周培源先生回忆说,“毛主席和杨振宁的会谈结束了,众人都站了起来,可毛主席却没站起

点卯 2025-10-23 16:04:24

周培源先生回忆说,“毛主席和杨振宁的会谈结束了,众人都站了起来,可毛主席却没站起来。 七三年那次,杨振宁第四趟回国,人就进了中南海,毛主席就坐那儿,一身的病,肺心病高血压,觉睡不好路也走不稳,饭都吃不下去几口,会谈完了事儿,大伙都站起来了,就毛主席还坐椅子里,他伸出手,讲了句,博士,过来拉我一把,杨振宁当时就愣了,跟着就冲过去,两只手握住,一点点把人给扶了起来。 边上站着的周培源,后来写回忆录就俩字,心疼,这事儿你看它不像演戏,一个病人他需要帮忙,晚辈上去搭把手,真没什么架子可言,动作慢慢的,很实在的一个场景。 这一个动作,有人就觉得是个小插曲,你往深了看,那年头,国家刚乱完,外面又封锁,美苏在那儿搞冷战,两边还对峙着,他要是不坐在那个位置上,谁能顶得住,没人说他多伟大,也没人唱高调,事实就摆在那儿,硬撑着往前走。 杨振宁那时候正是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也不是第一次回来了,前头见过好几次,能进中南海,因为他身份不一样了,已经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回来不是凑热闹的,是来讲规范场,讲粒子对称性,这些东西听着玄乎,可国家当时就缺这个,科研这东西不是几个天才写几篇论文就行,它是一整套的体系,要一代代往下传。 这套东西他在美国大学里摸透了,就想着怎么带回来,那次他讲了足足三个钟头,在黑板上画各种结构,毛主席就坐着听,一句没打断,杨振宁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的科学底子比他想的要好,没有外行那种瞎指挥的毛病,最后结束了,人站不起来,他上去拉了一把,一个很顺手的动作,就成了两代人的一个扣子。 后来他又回来好几次,带教材回来,帮着建实验室,八十年代直接回清华教书,写板书写得慢,学生在底下记笔记跟打仗一样,他自己说他最大的贡献是帮中国人把自卑的毛病改了,这话讲得挺重,那个时候确实很多人觉得干啥都得靠外国人,杨振宁不信这个邪,他自己拉设备,自己讲理论,还跑去跟美国人谈买机器,一车一车往回拉,连电缆都亲自去检查。 清华那个物理楼,好多人都还记得杨振宁讲统计力学,板书是慢,但是讲得清清楚楚,有人就问他这么大年纪了,干嘛不在美国享福,他说他教的是人,不是一门课,周培源也回来了,搞他的流体力学,带着队伍规划整个科研的体制,他不像杨振宁那样站在最前面,可没有他搭的这些架子,中国的科研也起不来。 现在这些科研成果是哪来的,靠的是谁,真不是靠一两篇顶级论文,也不是靠拿个什么奖,真正让这个国家在科研上站起来的,就是这帮人,明明能在国外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偏要回来干这些最苦最累的活儿,你再回头看那一幕,毛主席伸出手,杨振宁把他拉起来,一个老的,一个少的,一个拖着病身子撑着国家,一个扛着科研的担子回国,这就是中国自己的故事,一点不神话,一点不玄乎,也不用宣传,都是实在事。 历史这东西,好多时候就是靠这些小细节传下来的,不是靠什么总结报告,就是那一句,来博士,拉我一把,他真就上去拉了,那一下,能让人记一辈子。

0 阅读:7160

评论列表

2365923265

2365923265

37
2025-10-24 07:24

毛主席都会见过杨振宁,这足可见杨振宁的作用价值之大。

火山 回复 10-24 12:00
周总理也几乎次次都要见

哪是哪

哪是哪

30
2025-10-24 00:32

撑起我们中国脊梁的国士,永远怀念!

bydagl

bydagl

9
2025-10-24 12:09

中国一群牛人,敬佩

sunz226

sunz226

8
2025-10-24 12:23

只要是愿意为祖国做贡献的人,不分早晚,都是值得我们去敬仰的!

一片天

一片天

7
2025-10-24 12:25

领袖毛主席与科学家杨振宁,是共和国的典范。

老胡 回复 10-24 12:34
虽然杨老也很优秀,但主席是独一无二的,请别拿二种来做对比,谢谢

paradise

paradise

5
2025-10-24 12:33

杨振宁晚年的一次演讲也说到了这个场景,杨老觉得这样和毛主席互动很荣耀

用户95xxx69

用户95xxx69

5
2025-10-24 08:10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世)春江花月

(世)春江花月

3
2025-10-24 12:45

致敬!🌹🌹🌹

曾晓峰

曾晓峰

3
2025-10-24 12:34

贡献是我千万倍以上,敬仰。

yuan

yuan

2
2025-10-24 12:42

以古鉴今,中国当重视科学家、重奖科学家,重用科学家并给予严格安保。

猜你喜欢

点卯

点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