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部表示,德国企业向中国购买稀土的用途是经济机密,中方无权过问。既然中方无

未央秘史 2025-10-29 14:40:37

德国经济部表示,德国企业向中国购买稀土的用途是经济机密,中方无权过问。既然中方无权过问,那么中方也有权不卖给你。 要知道,国际贸易讲究的是对等互利,哪有只许一方提要求,另一方只能无条件配合的道理,更何况西方早就给全球贸易立下了“国家安全”的标杆,现在中方不过是照着这个标杆行事,怎么就不行了。 对于德国来说,中国稀土更是刚需中的刚需,2023年数据显示,德国全年5200吨稀土进口量中,71%直接来自中国,而这些稀土绝不是用来做普通日用品的,90%都流向了汽车尾气催化剂、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精密仪器制造。 要知道汽车产业占德国GDP的19%,直接关联400万个就业岗位,博世集团内部测算过,要是稀土供应中断两周,其汽车电子部件生产线就得全面停工,每天损失超1.2亿欧元。 现在全球都在搞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飙升,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949.5万辆,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就得用2.5-10kg稀土,钕、镨、镝、铽这四种关键稀土金属占比近30%,德国车企想要在新能源赛道不落后,根本离不开中国稀土的稳定供应。 再看看西方是怎么对中国的,所谓的“经济机密”“国家安全”,他们早就玩得炉火纯青。 美国2024年12月升级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一下子把140家中国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还限制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软件工具出口,连人工智能芯片需要的高带宽存储器都不让卖给中国。 更让人无奈的是,美国还逼着盟友一起搞封锁,荷兰阿斯麦公司在其压力下,2024年初部分吊销了向中国出口NXT:2050i和NXT:2100i光刻系统的许可证,这些DUV光刻机是先进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西方一句“国家安全”,就硬生生切断了中国企业的正常采购渠道。 这种做法不是双重标准是什么,他们能用国家安全当理由封锁技术,中国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理由管控稀土出口? 要知道美欧的高科技产品里到处都是中国稀土的影子,美国F-35战斗机所用的钐钴磁体,80%依赖德国进口,而德国磁体的稀土原料又来自中国,这种供应链嵌套关系,本身就意味着稀土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其实中方已经够克制了,2025年10月出台的新规只是要求,凡是含有0.1%及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境外制造物项,或采用中国稀土开采、冶炼技术生产的相关产品,出口前必须获得中国许可,申请时提交最终用户身份、物项具体用途等数据,涉及军事用途的原则上不予许可而已。 这一要求合情合理,毕竟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谁也不能保证这些稀土不会通过第三方流入军事领域,德国联邦情报局2024年的报告就提到过,有含中国稀土的零部件流入中东某国军事工厂,中方不过是提前防范风险。 可即便如此,德国经济部还说中方举措“令人极度担忧”,私下里却不得不让车企“优先配合中方审查以保障供应”,大众集团紧急组建12人的“稀土数据申报小组”,巴斯夫更是率先提交了147页的材料,这说明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离开中国稀土,德国制造业根本玩不转。 有人说西方可以找替代来源,可现实没那么简单。 德国本土没有稀土开采产业,唯一的稀土加工厂年处理能力仅300吨,还得依赖中国提供的萃取药剂。 欧盟搞的“稀土自主计划”喊了好几年,进展慢得可怜,2024年9月甚至传出“去太空挖矿”的提议,被行业专家批为不切实际。 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海外稀土冶炼分离总产能也就5万吨/年,就算全部满负荷生产,也远远满足不了全球需求,而且这些新增产能大多要到2025年后才能投产,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中国稀土的缺口。 美国虽然储量不低,但以轻稀土为主,用于高端磁材、航天军工的重稀土仍然依赖进口,而中国在重稀土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这也是西方短期内无法替代的。 说到底,贸易往来的本质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西方不能一边拿着中国的关键资源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一边又用技术封锁打压中国的发展。 他们既然打开了“国家安全”这个潘多拉魔盒,就不能怪中国用同样的逻辑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中国稀土不是免费的午餐,更不是可以随意取用的公共资源,想要获得稳定供应,就得拿出应有的诚意,而不是一边藏着掖着用途,一边还要求中方无条件出售。 现在的局面都是西方一手造成的,他们习惯了用霸权制定规则,却忘了规则是双向的,当中国掌握了稀土这种关键资源的话语权,西方也该学会适应平等对话了,毕竟双标这种事,偶尔一次可能得逞,长期下去注定行不通。

0 阅读:157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67

用户18xxx67

4
2025-10-29 18:34

关键是执行力度,不要虎头蛇尾。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