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宣布了。   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驻日美军航母上宣布:丰田汽车

青橘小罐 2025-10-29 11:35:35

特朗普又宣布了。   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驻日美军航母上宣布:丰田汽车要在美国好几个州同时盖新厂,一口气砸下去的钱“超过一百亿美元”。   听着像美国制造业的“胜利宣言”,实则是丰田被关税逼出来的无奈之举,哪是什么主动投资,分明是被15%的汽车关税架在火上烤,不把工厂搬过去,就得眼睁睁看着利润被税吃掉。   美国的汽车关税从2.5%飙到25%,后来虽降到15%,但对丰田来说,每出口一辆车到美国,成本凭空多了一大截。   就拿丰田卖得最火的凯美瑞来说,在美国售价约2.5万美元,按15%的关税算,光交税就得3750美元,这钱要么丰田自己扛,要么涨售价让消费者买单。   扛着吧,一辆车利润就剩几千美元,涨售价吧,消费者转头就买福特、雪佛兰,毕竟美国本土车不用交这笔税。   丰田左右为难,只能选最笨也最无奈的招,把工厂搬去美国,就地生产就地卖,躲开关税这把“剪刀”。   丰田心里的账算得门清,它在日本本土的工厂,一辆车的生产成本约1.8万美元,出口到美国加上关税,到岸成本就快2.2万美元,再算上运输、经销商提成,利润薄得像纸。   要是把工厂建在美国肯塔基、得克萨斯这些州,虽然人工成本比日本高20%,但省了15%的关税,还能拿到美国各州给的补贴。   肯塔基州为了抢这个项目,直接免了丰田10年的企业税,光这一项就能省出几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国是丰田全球第二大市场,去年卖了240多万辆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要是因为关税丢了这块市场,丰田的全球布局都得乱。   所以哪怕砸百亿美元,对丰田来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总比被关税慢慢耗死强。   特朗普这招“关税逼建厂”,打的就是“美国优先”的算盘,他从上台就喊着“让制造业回流”,可光喊没用,就拿关税当鞭子抽。   可他没说的是,这些外资车企建厂的成本,最后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美国产的丰田车,因为本土供应链没日本成熟,零部件采购成本高,售价反而比进口时贵了5%,等于美国老百姓自己掏腰包为关税买单。   丰田也不是没反抗过,2019年关税刚涨时,丰田联合本田、日产给美国国会写信,说关税会让美国汽车行业损失60万个就业岗位,还会让消费者多花830亿美元买车,可特朗普根本没搭理。   后来丰田试着减少出口,把日本工厂的产能转向东南亚,可美国市场太大,丢不起,没办法,只能跟着美国的规矩来。   上世纪80年代的巴西就是典型,当时巴西为了保护本土汽车产业,把进口汽车关税提到了100%,逼着福特、大众这些外资车企在巴西建厂。   一开始效果挺好,本土汽车产量涨了,就业也多了,可没过几年问题就来了,外资车企在巴西建的都是组装厂,核心零部件还是从本土进口,巴西自己的汽车产业链根本没发展起来。   而且因为没了进口车竞争,本土产的汽车质量差、价格高,老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巴西不得不降低关税,结果外资车企立马减少本地投资,把产能转回成本更低的国家。   巴西汽车行业一下陷入停滞,之前靠关税堆起来的“繁荣”全成了泡沫。   现在美国的处境跟当年的巴西有点像,特朗普靠关税逼外资车企建厂,可这些工厂大多是“组装型”,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还是掌握在车企自己手里,美国本土的汽车供应链没得到多少提升。   而且车企为了降低成本,会尽量用自己国家的零部件,美国工人只负责组装,技术含量低,工资也涨不上去。   更关键的是,一旦美国降低关税,这些外资车企随时可能减少美国的产能,毕竟哪里成本低就往哪里去,这是企业的天性。   当年巴西就是没看清这一点,以为靠关税能留住企业,最后反而被企业“牵着鼻子走”,美国现在走的,可能就是同一条老路。   要是美国真想发展制造业,不如好好完善本土供应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不是靠关税这种“霸道”手段。   毕竟企业投资看的是利润,不是政治表演,等关税的热度一过,该走的还是会走,到时候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梦,恐怕就得醒了。   信源:和讯网——美国总统特朗普:丰田将在美国多地建造汽车工厂...2025-10-28

0 阅读:11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