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局宣布!   10月26日财联社电,美国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对外宣布

青橘小罐 2025-10-27 10:52:36

美国航天局宣布!   10月26日财联社电,美国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对外宣布,执行“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的“猎户座”飞船,已经成功与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完成对接。这可是自打1972年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头一回准备把人送去深空,意义非同一般。   这场看似华丽的 “太空重启”,其实藏着一堆没解决的老问题,比 50 年前的阿波罗计划难办多了。   先得说这对接本身,看着是技术突破,实则更像 “拾掇旧家底”,“猎户座” 飞船跟当年阿波罗的飞船长得很像,都是乘员舱加服务舱的结构。   只不过舱体大了一半,能多塞两个人,还装了类似波音 787 的数控驾驶舱,而 “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核心技术还是吃土星五号的老本,波音公司当年造土星五号的团队现在还在操持这个项目。   说白了,这次对接更像是 “新瓶装旧酒”,把几十年前的技术翻新了一遍,跟阿波罗计划那种 “从零到一” 的突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更关键的是,2022 年 “阿耳忒弥斯 1 号” 无人试飞时,就暴露出一堆致命问题,猎户座的隔热罩出了故障,螺栓莫名其妙熔化腐蚀,电力系统还老跳闸,这些都没彻底解决,现在就敢上人,风险着实不小。   美国这次急着重返月球,跟当年的动机早不一样了,阿波罗计划是冷战逼出来的,苏联步步紧逼,美国只能砸钱拼速度。   巅峰时期 NASA 的预算占了联邦总预算的 4%,30 万人围着项目转,每发射一次土星五号,相当于烧掉一艘航空母舰。   可现在没了这种 “生死竞赛” 的压力,预算直接砍到了 1%,930 亿美元的总投入看着多,摊到十几年里根本不够花,还动不动超支。   光修复上次试飞的损坏就花了 2600 万美元,远超预期,更尴尬的是,总统换一届就换个太空计划,老布什、奥巴马都喊过重返月球。   结果不是被国会否了就是直接叫停,政策连不上,技术自然断了代,难怪有人说 “美国停下来,然后就忘了怎么登月了”。   最打脸的是,美国嘴上喊着 “重返深空”,实则连月球的基本资源都没搞明白,当年阿波罗计划忙着抢 “第一个登月” 的名头,6 次登月就捡了 382 公斤岩石回来,连月球两极有没有水都没弄清楚。   直到 1994 年 “克莱门汀” 号探测器飞过去,才发现月球两极可能藏着固态水,这才重新勾起各国的探月兴趣。   现在美国想建月球基地,连最基本的水源问题都没解决,总不能让宇航员天天背着水上去吧?   反观中国的嫦娥工程,早就把月球土壤的成分、矿产分布摸得门儿清,还实现了月面采样返回,扎实程度比美国现在的 “急行军” 强多了。   更可笑的是,美国想拉着盟友搞 “太空联盟”,结果反而把事情搞复杂了,这次 “阿耳忒弥斯” 计划拉上了日本、加拿大、欧盟,看着人多势众,实则各怀鬼胎。   欧洲航天局想要技术共享,日本盯着月球资源开发,加拿大只想搭便车,协调起来费时费力,还凭空增加了成本。   上次 “猎户座” 飞船的服务舱让欧洲造,结果交付延期了半年,还超支了 1.2 亿欧元,这种 “抱团取暖” 反倒成了 “抱团添乱”。   上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的 “火星 96” 计划就是典型,当时苏联刚解体,俄罗斯想靠探火星撑场面,急急忙忙把探测器送上天,结果火箭发射后没多久就失控坠毁,砸进了太平洋。   事后才发现,不是技术不行,是预算砍得太狠,关键的质量检测环节都省了,连燃料管道的密封圈都是旧的。   太空探索拼的是 “耐力”,不是 “爆发力”,美国当年靠 “爆发力” 赢了冷战太空竞赛,可现在进入了 “持久战” 阶段,反而露了怯。   中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稳扎稳打,就是因为有长期规划,嫦娥工程、空间站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不跟别人比速度,只按自己的节奏来。   反观美国,一会儿要登月球,一会儿要上火星,政策摇摆不定,钱也没花在刀刃上,难怪半个多世纪了还在 “原地踏步”。

0 阅读:1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