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6日的南海坠海事件中,还以为是美国海军先摔F-18舰载机,然后起直升机

凡之谈世界 2025-10-29 10:31:45

在10月26日的南海坠海事件中,还以为是美国海军先摔F-18舰载机,然后起直升机捞人结果直升机也摔了,没想到是先摔直升机。 这顺序简直让人意外,最先栽进海里的是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刚从 “尼米兹” 号上飞起来,执行常规任务的功夫就掉下去了。好在机上三个人命大,被及时捞了上来,没出人命。 可谁能想到,半小时都不到,下午三点十五分,另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也跟着往下掉,俩飞行员赶紧弹射,最后也捡回一条命。 同一天、同一艘航母、同一片海域,半小时内连摔两架不同机型的飞机,这概率实在太低了。 要知道那架 “海鹰” 直升机在舰载机里算 “优等生”,平时事故率低得吓人,比中彩票末奖还难碰到;“超级大黄蜂” 更是出了名的皮实耐造,往年一年也摔不了两次,怎么这回凑一块儿出状况了?说纯是意外,估计没人真信。 说到底,还是 “尼米兹” 号这老船和上面的人和装备都撑不住了。这航母 1975 年就开始服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早过了该退休的年纪,核反应堆换了好几次料,船身到处是腐蚀,电子设备老得跟不上趟。 本来计划今年年底就退役,结果新航母接不上茬,只能硬把退役时间推到明年五月,拖着老身子骨执行最后一次部署任务。 10 月 17 号才刚进南海,满打满算待了九天,想摆摆航母威慑的架子,没想到直接现场翻车。 这趟部署从三月就开始了,先是去中东盯着胡塞武装,后来又转战南海,七个月没怎么歇过,航程都超五万二千海里了。 进了南海更是没闲着,为了搞所谓的 “航行自由”,舰载机一天平均要起降十八架次,飞行员单日出勤超过六个小时,早超过四个小时的安全阈值了。 有内部人说,那架 “超级大黄蜂” 的飞行员之前已经连飞六次没好好休息,起飞前都抱怨视线模糊、手臂发麻,可因为没人顶替,只能硬着头皮上。 人撑不住,装备更是早就扛不住了。“尼米兹” 号上的直升机平均机龄超过二十年,“超级大黄蜂” 本来该被 F-35C 替换,结果五代机部署跟不上,只能接着扛活,光是 2025 年一二八月就摔了六架,加上这次全年都损失七架了。 南海这地方又潮又咸,年平均湿度能到 85%,金属零件腐蚀速度比别处快两倍多,“海鹰” 的旋翼毂在这种环境里容易出微观裂纹,“超级大黄蜂” 的航电系统故障率能翻三倍。 更要命的是,美军现在备件短缺得厉害,有时候还得拆停飞战机的零件补别的飞机,本来就老的装备这下更没保障了。 维护这块更是漏洞百出。“尼米兹” 号的维护团队长期缺人,维护人员离职率快到 20% 了,远超正常范围,好些战机检查都得靠新手独立完成。 航母在南海部署期间,“超级大黄蜂” 的完好率从 85% 直接掉到 68%,这么明显的问题没人当回事,直到飞机往下掉才暴露出来。 有消息说,“超级大黄蜂” 坠海前发动机已经出现异常喷火,显然早有隐患,就是没及时发现。 人员状态也差得离谱。太平洋舰队的舰载机中队执勤时长超标 67%,训练时间却减了 15%,基础战术训练时长比 2020 年降了 28%,应急处置这类关键科目更是少了四成。 “尼米兹” 号上 32% 的飞行员都因为高强度飞行出现视力疲劳、反应下降,有 12 人都到了该强制停飞的标准,可兵力实在紧张,只能逼着他们继续飞。 加上之前美国政府停摆,军费拖欠,不少官兵得靠贷款和救济食品过日子,心思根本没法全放在战备上。 美军自己也没说清具体原因,就含糊其辞说在调查,这跟他们以前出事后多少会透露点初步原因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根本不是什么偶然,就是高强度部署逼出来的祸。这些年美军在南海年均搞上千次军事活动,航母频繁来晃悠,越部署越密集,风险就越高,陷入了恶性循环。 2022 年到现在,南海及周边出了好几起军机军舰事故,大多都跟操作不当或者装备问题有关,这次不过是这些毛病集中爆发了而已。 “尼米兹” 号本来是来亚太撑场面的,承担着第七舰队三成以上的空中力量,结果一天摔两架飞机,威慑没做成,反倒露了怯。和平时期都能出这纰漏,真要是有情况,这老船老飞机能不能顶住都是个问号。 虽然没死人算不幸中的万幸,但暴露的问题一点都不少,直升机先摔的反转只是个表象,底下藏着的全是装备老化、人员疲惫、训练缺失的老毛病。 说白了,美军就是想硬撑着全球霸权,到处派船秀肌肉,可架子搭得太大,家底却跟不上了。 新航母造得慢,老航母退不了,人和装备都在超负荷运转,时间长了难免掉链子。 “尼米兹” 号这最后一趟部署搞成这样,估计回去也没心思炫耀了,再硬的嘴,也架不住接二连三摔飞机的现实。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视频丨2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