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军少校被俘,押送到连部,连长正要问话,他却先说:“同志,你级别低,

浅笑对风吟 2025-10-29 10:02:54

1947年,国军少校被俘,押送到连部,连长正要问话,他却先说:“同志,你级别低,不用多问。上报首长,我代号902!” 主要信源:(CSE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知识科普 | 赵炜:神秘的“902”情报员) 1947年深秋的东北,太子河畔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一位身着国民党将校呢军装的军官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淤泥前行。 肩章上的少校徽标在夕阳下泛着微光。 这位看似仓皇逃亡的国军军官,实则是中共地下情报员赵炜,代号"902"。 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此刻正朝着解放区的方向艰难前进。 赵炜的潜伏生涯始于1946年春天。 当时他刚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机密文件。 司令部设在沈阳城内一座西式建筑里,红砖墙上爬满了枯藤。 每周三下午,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中街的"德顺茶馆",在靠窗的位置点一壶龙井。 茶馆的跑堂老周是他的联络人,那些画着敌军部署图的烟盒纸,就藏在找零的钞票里传递出去。 这种隐秘的传递方式持续了近一年时间,始终未被敌人发觉。 在戒备森严的机要室里,赵炜的办公桌正对着杜聿明的办公室。 他常常能透过虚掩的门缝,看到这位东北剿总副司令站在巨幅作战地图前沉思。 地图上代表国民党主力部队的蓝色箭头密密麻麻,其中最粗的一支正指向南满根据地。 赵炜凭借在黄埔军校学到的测绘知识,结合日常处理的军事情报,很快就能推算出敌军集结的具体坐标和行动时间。 这些珍贵的情报通过菜市场杂货铺的暗格,源源不断送往解放区,为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1947年3月的那场战役成为重要转折点。 那天清晨,赵炜利用职务之便,故意向国民党第13军发出经篡改的进兵指令。 当石觉率领的两个师冒进至兰山峡谷时,早已埋伏在此的东北民主联军迅速收拢包围圈。 震天的冲锋号声中,赵炜正坐在司令部的电讯科里。 听着电台里传来第89师师长的求援信号,他面不改色地销毁了假命令的底稿,继续镇定自若地处理其他公务。 危机在十月的一个黄昏降临。 赵炜到北平述职期间,在西单牌楼偶遇黄埔同窗。 二人在一家小酒馆叙旧,酒过三巡,对方醉醺醺地透露:"你们司令部的朱建国共党身份暴露了。" 赵炜举杯的手微微一颤,冰凉的汾酒洒在将校呢军装上。 他强作镇定,借口身体不适提前离席,连夜赶回沈阳。 在未婚妻家拨通司令部电话时,接电话的卢科长反常的急切语气让他瞬间警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逃亡路上的三天两夜,赵炜混在逃难人群中昼伏夜出。 他时而搭乘农民的马车,时而徒步穿越田野,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在经过太子河最后一道关卡时,守桥的士兵见他领章上的少校衔,还立正敬礼。 直到踏进解放区哨所,听见战士用山东口音说"同志辛苦",他才真正松了口气,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在辽东军区司令部,肖劲光司令员紧紧握着他的手说:"902同志,你送来的情报,抵得上十万精兵。" 新中国成立后,赵炜继续在情报战线默默奉献。 1955年授衔时,他婉拒了将军衔,选择以普通干部身份继续工作。 离休后,他奔走全国各地宣讲革命故事,每次都会带上那枚刻着"902"的铜质徽章。 在最后一次演讲中,他对年轻学子们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千万万选择站在人民一边的真心。我们当年的选择,就是要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9年春天,赵炜安详离世。 在他的追悼会上,来自各界的悼念花圈摆满了礼堂。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没有署名的花圈,上面只写着"献给902同志"五个字。 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时代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共和国的记忆里,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行。 这位隐秘战线的英雄,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信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91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