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范是延安的“锄奸模范”,又是保卫中央首长进驻北平的有功之臣,可为何解放后却被连

浅笑对风吟 2025-10-29 11:59:13

王范是延安的“锄奸模范”,又是保卫中央首长进驻北平的有功之臣,可为何解放后却被连降十级,毛主席得知后说了一句话。 主要信源:(南通日报——“锄奸模范”壮士王范) 王范同志1905年出生于江苏如东的一个普通农家。 在江海平原的晨雾中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少年时期的他勤奋好学,每天清晨就着煤油灯诵读诗书,在私塾读书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 那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农村生活困苦。 这些经历让王范从小就对劳苦大众怀有深厚的感情。 1926年的一个秋夜,在进步教师王盈超的引导下,21岁的王范在简陋的农舍中庄严宣誓,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最早的农民党员之一。 他化名"张云飞"开展地下工作,在如东的乡间小道上传递革命火种。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1928年,因叛徒出卖,王盈超等同志不幸牺牲,王范被迫踏上逃亡之路。 他跳河躲过追捕,辗转来到上海。 在这座当时远东最大的城市里,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革命信念从未动摇。 初到上海的王范过着艰难的生活,先后在码头、工厂做苦力。 他目睹工头欺压工人,内心充满愤慨。 为了继续革命事业,他凭借过人身手考入英租界巡捕房。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巡捕身份为他日后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了重要掩护。 每天傍晚,王范穿着巡捕制服巡逻在四马路上,表面维持治安,暗地里寻找党组织。 他细致观察街头的每个细节,留意可能的联络信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努力,他终于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 1930年6月的一个雨夜,王范在霞飞路的一家咖啡馆与联络人接头。 凭借巡捕身份的便利,他开始机智地获取情报。 有一次,他意外发现叛徒白某的行踪,立即通过秘密渠道报告组织,使这个危害极大的叛徒得到应有惩处。 这类行动既打击了敌人气焰,也保护了同志安全。 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王范还以匿名信方式提醒同志们警惕顾顺章的异常动向。 尽管当时未被重视,但在顾顺章叛变后,这封信帮助部分同志及时转移,减少了损失。 这些工作展现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勇敢机智的斗争艺术。 1931年,王范正式恢复党组织关系,担任巡捕房党支部书记。 他巧妙利用职务之便,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情报网络。 每天清晨,他都会在巡捕房的档案室里仔细查阅各类文件,从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傍晚时分,他化身普通市民,将情报传递给交通员。 危险始终相伴。 1932年,因叛徒出卖,王范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南京陆军监狱。 在长达五年的铁窗生涯中,他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革命气节。 他组织难友学习革命理论,在狱中发展了三名党员,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全面抗战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王范于1937年8月出狱。 他立即要求恢复组织关系,随后奔赴延安。 在宝塔山下,他被任命为边区保卫处副处长,开始新的战斗生涯。 延安时期,王范充分发挥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 他经常深入群众,与老乡同吃同住,从中发现敌特线索。 有一次,他凭借一口江苏口音识破伪装成学生的特务沈辉,经过两年跟踪调查,最终粉碎了敌人的暗杀阴谋。 毛主席得知后亲切称他为"红色包打听"。 解放战争时期,王范参与护送党中央进驻北平的保卫工作。 1949年2月,他先期抵达北平,在李克农领导下开展安保筹备。 面对复杂局势,他周密部署,连续工作数十天,排查每一个安全隐患。 在党中央进驻前夕,他带队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时,竟在双清别墅发现隐藏的爆炸物,及时排除险情。 新中国成立后,王范先后在上海、江苏等地担任领导职务。 1955年任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期间,他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虽然1958年一度受到不公正对待,但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得到平反。 晚年他在江苏省体委主任任上,为体育事业发展倾注心血。 王范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一生。 从江海平原到黄浦江畔,从延安宝塔到紫禁城下,他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王范同志的革命精神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825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