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拧不过大腿,印度最终还是妥协了!当地时间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突然披露,该国企业将彻底停止通过贸易商采购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这一反转背后,是美国制裁大网的骤然收紧——美方已明确11月21日起实施新规,直接锁定俄两大石油巨头,而这两家企业的原油出口量占俄罗斯总量近五成。二级制裁的威胁从非空谈,美国将银行、船运、保险全纳入监管,任何触碰被制裁俄油的主体,都可能被踢出美元体系。 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强压下的无奈妥协。特朗普此前已放出“二级关税”狠招,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加征25%额外关税,叠加美元体系的除名风险,印度根本无力抗衡。 而停购带来的后果已近在眼前:2025年前九个月,印度日均进口俄油170万桶,占原油进口总量的35%-40%,这些低价油让印度上半年节省85亿美元,如今红利戛然而止,年度能源成本将激增170亿美元。 贸易逆差也将雪上加霜,2024-2025财年逆差可能多增300亿美元,卢比贬值压力下还会引发二次通胀。 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印度89%的石油依赖进口,虽试图用美国原油替代,但目前美油占比仅4.3%,中东产能有限,转向其他来源将推高运费与采购价。 国内炼油企业更是两难,信实工业等巨头虽已筹备减购,但近6000万桶在途俄油的处置、现有炼油设施适配性等问题接踵而至。印度既要维系与美国的贸易协议谈判,又需规避制裁冲击,最终只能牺牲与俄的能源合作。 这场妥协看似是外交权衡,实则是特朗普制裁利剑悬顶下的被动选择,而能源成本上涨、通胀高企的代价,终将由印度民众与企业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