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又宣布了 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驻日美军航母上宣布:丰田汽车要在美国好几个州同时盖新厂,一口气砸下去的钱“超过一百亿美元”。 这消息像颗炸雷,把国际财经圈震得嗡嗡响。白宫官员乐得合不拢嘴,说这是"美国制造"的伟大胜利。可明眼人都瞧得出来,丰田这步棋走得实在不寻常。往常车企建新厂就像老牛拉车,这次倒好,直接跨州连片开花的阵仗,活像春节赶集似的热闹。 咱们得琢磨琢磨丰田的心思。去年这家日本巨头刚在墨西哥投了座新工厂,转眼就往美国甩出百亿美金。这种转变让人想起春天变脸的天气,说晴就晴说雨就雨。汽车业老法师们私下嘀咕,这怕是跟白宫那套"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脱不开干系。 看看特朗普这几年的招数。他对进口汽车挥起的关税大棒始终悬在半空,去年还放话要对欧盟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这节骨眼上丰田的百亿投资,倒像是给白宫递了把台阶。商场如战场,日本企业最懂审时度势。 不过这笔买卖可不简单。美国中西部那几个州为了抢项目,给出的税收优惠能堆成山。肯塔基州一个郡就承诺减免三成地产税,阿拉巴马州更痛快,直接包了工人培训费。这般抢项目架势,让人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车企首度登陆美国的盛况。 当年丰田在肯塔基建的首个美国工厂,如今已是年产五十万辆的巨无霸。这次的新投资据说要创造五千个岗位,这对铁锈带的工人简直是久旱逢甘霖。生产线上的老师傅汤姆说:"这消息比圣诞节来得还早,咱们镇上已经三年没见着新工厂了。" 可别光看表面热闹。日本经产省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车企在美产量反倒降了四个百分点。这边新建工厂,那边缩减产量,这套组合拳打得人眼花缭乱。汽车分析师李明浩点破天机:"这是把高端车型留在本土,普通车型挪到美国的双线策略。" 这场百亿投资的大戏里,最开心的要数密西西比河的农民。去年大豆滞销的愁云还没散,如今听说新工厂要采购当地钢材,个个喜上眉梢。老农场主威尔逊抚着拖拉机说:"总算有盼头了,汽车厂用的钢板说不定就出自咱们这的铁矿。" 但隐患就像藏在玫瑰里的刺。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已经放出风声,要求新工厂必须采用工会员工。这让人想起去年通用汽车大罢工的惨痛教训,四十天停工让通用损失超过二十亿美元。 太平洋两岸的博弈从未停止。安倍晋三去年与特朗普打高尔夫时的谈笑风生,背后是日美贸易协定的艰难拉锯。如今这百亿投资,倒像是给两国贸易战降了温。东京银座的商圈里,企业主们举着清酒互相庆贺:"总算过了这道坎。" 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什么?还是家门口的就业和物价。丰田的卡罗拉要是能在美国便宜两成,很多家庭就能省出孩子的课外辅导费。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什么宏观数据都来得真切。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教训就在眼前。当年宝马建厂时许诺的繁荣,二十年后仍有居民抱怨环境污染。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道题,需要企业家们用智慧来解答。 看着特朗普在航母甲板上意气风发的模样,不禁想起他三年前在底特律的演讲。那时他许诺要让汽车之城重生,如今丰田这剂强心针,或许真能让美国制造业焕发新生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