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签名阻止寻亲,35年隐痛何时休 一摞伪造签名的“息诉罢访”文书,堵住了郭会增为姐姐追寻真相的路,也刺穿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郭会增的人生,被硬生生撕成了两半。一半是35年前那个普通的夜晚,姐姐郭桂芳去单位值夜班后再未归来;另一半是此后无尽头的寻找、质疑和对抗。 56岁的他,用整个青春和中年来寻找姐姐、寻求真相,却在最近发现自己的信访之路被一纸伪造的签名彻底堵死 01 离奇失踪 事情要从1990年6月16日那个夜晚说起。 郭桂芳,像往常一样安顿好年仅3岁的儿子,到离家仅200多米远的肥乡县农牧局值夜班。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第二天就到公安机关报案,随后在多家媒体发布寻人启事,却始终没有郭桂芳的下落。 失踪案在三年后出现了令人震惊的转折。 1993年5月,在肥乡县民有渠东、肥馆公路北的一眼枯井内,有人意外发现了一具尸骸。 郭会增的小妹郭红芳回忆,当时她和母亲听到消息后立刻跑去查看。“尸骸的个头、卷发,还有丝袜、小皮带、高跟鞋,好多特征都和我姐失踪那天对得上。” 她们急忙回家喊人报案、收尸,可等再返回时,尸体已经被公安拉走了。 02 迷雾重重 警方事后给郭桂芳家人的回复简单得令人不解:枯井尸骸跟郭桂芳没有任何关系。 但郭会增对“枯井中发现的是无名男尸”的说法产生怀疑,不仅仅因为尸骸的身高和年龄信息与姐姐吻合。 多位现场目击者的证词,更让此事迷雾重重。 当年的报案人贺先生清晰回忆:“民警到了现场就说,是个女的。”他详细描述了现场情况:“尸体在井底南边,头朝东,脚朝西,身上压着一块百十斤重的大石头。长卷发,一看就是女尸,不知后面咋变成男尸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贺先生还注意到尸体的腿骨长短不一,直言“这人生前不是瘸子就是拐子。”而这一特征与郭桂芳打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情况完全吻合。 03 信访路上的“拦路虎” 姐姐在单位值夜班期间离奇失踪,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郭会增一家由此踏上漫长的信访路。 这条本就艰难的路,最近又出现了新的“拦路虎”。 2023年4月,郭会增习惯性上网查询办理进度,意外发现他反映的问题已经结案。 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复印件,包括《送达回证》《息诉罢访保证书》等多项文书。部分文书上不仅有郭会增的签名,还按着红手印,而这些全非他本人所为。 “我家两代人,为我大姐失踪的事,奔波了35年,结果有人替我‘签字画押’了。” 04 造假者受处分,问题仍未解 郭会增的举报引起河北省委巡视组的关注并督办,直到2025年2月终于有了处理结果。 经查明,2020年至2022年间,肥乡区农业农村局两名信访干部在郭会增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多份材料上伪造郭会增签字。 其中一人是副局长张增,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另一人是信访科科长宋少虎,被记过处分。 然而,处分了造假者,问题本身却仍未解决。 郭会增立即向相关部门申请撤销伪造的文书,“撤销后我就可以正常信访了,但是到现在八个月了,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面对亲人的离奇失踪,面对种种疑点,面对35年漫长的寻找,本身就足以让人动容。 伪造签名企图终结的,不仅仅是一起信访案件,而是一个家庭35年的坚持,是他们对正义和真相的期盼。 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可以被伪造,连表达诉求的权利都可以被剥夺,那么我们的社会公义又将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