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

凭栏观望史 2025-10-28 12:02:18

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在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美国突然放下关税大锤,这事看着是磋商成功,实则是自家经济快扛不住了。   2025 年刚开年,美国就急着给中国商品加税,短短两个月把税率飙到 145%,当时喊得挺凶,说要逼中国让步。可没等中方怎么反制,美国自己先出了问题。   年初加税之后,中美贸易额掉得厉害,4 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了 21%,美国对华出口更惨,降了 29.1%。   但美国对全球的贸易逆差没减少,反而扩到了 1.2 万亿美元,欧盟还取代中国成了它最大逆差来源地。这说明加税根本解决不了它的问题,反而把自己的企业坑惨了。   更糟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搞了个 “50% 穿透规则”,只要企业被制裁实体持股超 50% 就受限,一下子波及几千家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   中方很快反制,10 月宣布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11 月就要生效。   这一下掐住了美国的软肋,它的芯片、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靠中国稀土,自己又产不出来。   科技股先慌了,苹果、特斯拉市值跟着跳水。   农业那边更惨,中国之前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进口一减,美国农场主上半年破产数量创了四年新高,特朗普承诺的救助金因为政府预算问题发不下来。   9 月份美国 CPI 还涨着 2.4%,服装这些受关税影响的商品涨价最明显,老百姓怨声载道,企业也扛不住了。   内外压力下,美国只能坐回谈判桌。   10 月 25 到 26 日,中美在吉隆坡谈了两天,中方牵头人何立峰明确说经贸关系是互利共赢,合则两利。   最后贝森特松口,说不再考虑加征 100% 关税,还提到中国可能恢复买大豆,稀土许可推迟一年。   但他特意模糊了 “暂停” 和 “取消” 的区别,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美国这次服软,核心是关税牌砸了自己的脚。   加税看似针对中国,实际成本全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   数据显示,美国实际平均关税税率从 1 月的 2.2% 涨到 6 月的 8.9%,对华税率最高时达 45.6%,可关税收入成了第四大税种,羊毛全出在自己人身上。   沃尔玛这类零售商被迫提价,进一步推高通胀,美联储降息的计划也被打乱。   想把订单转移到越南、墨西哥也没用。   美国从越南进口涨得飞快,4 月增速达 54.9%,但越南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占比也升到 33%,相当于只是多了个中转站,成本反而更高。   柬埔寨有家灯具厂迁过去避关税,最后 30% 产能还是转回东莞,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底气 —— 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不是随便能替代的。   美国内部的分裂更暴露了底气不足。特朗普说有信心达成全面协议,同阵营的国务卿鲁比奥却硬说不会为贸易放弃对台支持。   反观中方代表团,从何立峰到李成钢,立场始终一致,这种稳定背后是实力支撑。   很多人觉得这是美国示好,其实是它认清了现实。   中国对东盟出口今年前 4 个月涨了 11.3%,就算不依赖美国市场也能发展。   稀土供应占全球 70%,出口管制说出台就出台,美国军工、半导体根本耗不起。这种不可替代性,才是谈判桌上最硬的底气。   这场博弈说到底,是经济规律打败了政治算计。   美国想靠关税施压,却忘了自己的企业需要中国市场,民众受不了物价上涨,产业链离不开中国供应。   贝森特的表态不是结束,只是暂时的喘息,毕竟美国还在模糊关税的最终状态。   但这事已经说明一个道理:经贸对抗没有赢家,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的从容不是靠嘴硬,是工厂里的产能、产业链的完整、市场的活力堆出来的。   未来不管美国还想搞什么小动作,只要我们稳住自己的基本盘,就不怕任何风浪。   关税大锤落不下,是因为实力的天平早变了,共赢从来不是求来的,是拼出来的。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