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朝鲜战场时,我们这些跟主席戎马一生的军人们,私下无一不是感叹,佩服,倍感三生有幸。 谁不知道主席为革命丢了五位亲人?杨开慧同志牺牲时,岸英同志才8岁,跟着弟弟流落上海街头,捡破烂、推洋车都干过,那种苦不是一般孩子能扛的 。后来去苏联学成归来,他完全能留在中央机关享清福,可新婚不久听说要抗美援朝,愣是堵着彭老总主动要上前线。身边人都劝主席拦着,主席就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这话听着硬,可我们这些老兵都懂,这是把“带头”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到了朝鲜,岸英同志压根没提自己的身份,除了彭老总等几个人,没人知道他是主席的儿子。他就当个普通秘书兼俄语翻译,白天在作战室核对电报、翻译情报,晚上跟我们挤稻草铺,一件棉衣洗得发白也照样穿。有次后勤送来了点压缩饼干,他转手就分给了刚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自己啃硬邦邦的玉米饼子。这哪是领袖的儿子?分明就是跟我们同生共死的兄弟! 1950年11月25日那天,噩梦来了。上午11点多,四架美军轰炸机掠过头顶,大家以为是路过,就回了作战室,没成想敌机突然折返,上百枚凝固汽油弹铺天盖地砸下来 。50平米的木屋瞬间成了火海,岸英同志和高瑞欣参谋正收拾机密电文,没来得及跑出来。彭老总挣脱警卫员的手往火里冲,嘶吼着“岸英”,我们扑进去扒开灰烬,最后只能靠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辨认出他的遗体。 彭老总起草那封报丧电报,不到30个字写了一个多小时,手抖得握不住笔,他哪敢想怎么跟主席交代?消息传到中南海,主席拿着火柴盒找火柴,明明盒子就在眼前,却摸遍了口袋,眼里的泪打转也不肯掉下来 。后来彭老总回国请罪,主席却说:“岸英是普通战士,别因为是我儿子就当成大事。” 这话得多疼啊!那可是他盼了多少年才团聚的儿子,可在他心里,战士的命和儿子的命一样金贵。 大家想想,那会儿美国拿着原子弹威胁我们,不少人怕得要命,可主席直接把亲儿子送进最危险的前线。这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底气——领袖先把自家孩子摆进战场,我们这些当兵的还有什么理由退缩?整场战争197653名烈士牺牲,岸英同志只是其中之一,但他的牺牲,让“官兵一致”这四个字有了最沉的分量。 有人说这是“作秀”,说这话的人根本不懂那段历史。要是想特殊,岸英同志完全能留在后方,可他偏要去最前线的司令部,干最琐碎也最关键的文书工作。主席连儿子的遗体都没接回来,就让他葬在朝鲜的烈士陵园里,跟普通战士埋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自家的根都扎在人民和国家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