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记者问金一南:“为什么英国宁愿归还富得流油的香港,却以损失6艘军舰、10多架战机的代价,不惜在战争中夺回马岛?” 金一南不假思索说道:“英国上将说,本来不想把香港归还给我们,但又有谁敢去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呢?!" 金一南在一次演讲里,还提过 2000 年去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经历。那时候,英国人心里揣着俩疙瘩,憋不住就当面问他,语气里还带着点不服气的劲儿。 第一个问题,就绕不开 1842 年的《南京条约》。英国人说:“当年那条约上白纸黑字写着,香港岛是永久割让给我们的。 现在你们要拿回去,这不是撕毁条约、不守信用吗?” 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其实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咋不说说这《南京条约》是咋来的? 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靠着船坚炮利,把清朝打得抬不起头,逼着签的这玩意儿,叫不平等条约! 新中国打 1949 年成立那天起,就没认过这些旧账。 啥叫 “撕毁信用”?这叫把被抢走的东西拿回来,天经地义。 而且到了 90 年代,香港早跟内地绑得死死的了。 别的不说,香港的水和电,一大半都是从广东输过去的。 没有内地撑着,香港那 “东方之珠” 的繁荣,根本维持不住。 再说说英国人问的第二个问题:“英国当年为了马岛,不惜死了 255 个士兵,丢了那么多装备,也要把岛抢回来。为啥偏偏把香港这肥肉拱手让给中国?” 要整明白这事儿,得先回头看 1982 年的马岛战争。 那会儿英国的日子不好过,撒切尔夫人当首相,国内经济低迷,罢工潮一波接一波,老百姓怨声载道。 她急需一场胜利来稳住阵脚,马岛就成了现成的突破口。 马岛这地方,看着在南大西洋挺偏,其实藏着宝贝。 附近海域早年探测到有石油,虽然不算顶级大油田,但对资源匮乏的英国来说,也是块不小的肥肉。 还有渔业资源,每年能产出上万吨海鲜,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更关键的是,当时跟英国抢马岛的是阿根廷。 那时候阿根廷是军政府掌权,内部腐败得厉害,军队战斗力稀烂。 英国虽然离马岛万里之遥,但好歹还有远洋舰队,能把 “无敌” 号航母派过去,凭着装备优势硬生生把马岛夺了回来 —— 说白了,不是英国多厉害,是对手实在太弱。 可香港跟马岛完全是两码事。 香港就在中国家门口,解放军的实力早就不是一百多年前鸦片战争那会儿了。 90 年代初,中国陆军的规模和战斗力,在世界上都是数得着的,光是驻在深圳的部队,就够英国喝一壶的。 再说国际形势。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联合国早就认的事儿。 1972 年,联合国就通过决议,把香港从 “殖民地名单” 里划掉,明确承认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 英国要是敢像抢马岛那样跟中国硬来,就是跟全世界作对,这代价它可付不起。 那时候英国早就不是 “日不落帝国” 了,经济、军事都在走下坡路,连维护自己本土的防务都费劲,根本没底气跟中国叫板。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的核心就俩字:实力。 当年英国能抢走香港,是因为中国弱;后来不得不还,是因为中国强了。 马岛那事儿,看似英国赢了,可也只是因为对手阿根廷实力不够。 要是马岛对面站着的是中国,英国就算再想抢,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金一南将军说的那句话,其实就是戳破了国际社会的底层逻辑: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 “永久割让”,也没有什么 “理所当然”,只有实力够不够。

小明
北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