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特朗普再次指责中国。特朗普在最新的表态中声称中国近些年来对美国非常“粗暴”,并且认为美国变的软弱完全是拜登一手造成的,认为拜登在商业方面非常愚蠢,不懂的如何经营,反而让中国“占便宜”并且在各方面薅美国羊毛,虽然特朗普在相关表态中声称未来希望友好地对待中国,但仍然恶意指责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并且宣称下个月起将准备对中国征收155%的关税。 太离谱了!特朗普再次指责中国 先说说这155%关税的来龙去脉。2025年10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直接甩出这炸弹,说从11月1号开始,中国进口美国的东西就得扛起这个税率。他把这归结为“二次关税”策略,意思是针对那些间接帮俄罗斯撑腰的国家。中国作为全球头号俄罗斯原油买家,自然成了靶子。早几个月,美国就对印度下手了,因为印度也买俄油,加了50%的关税。现在轮到中国,税率直接翻倍多,摆明是要卡脖子。特朗普在自己的Truth Social平台上发帖,抱怨中国发了封“极端敌对”的信,说中国要从11月1号起对几乎所有产品搞大规模出口管制,包括一些不是中国产的货。这话听着像在回应中国最近的稀土出口限制,但特朗普直接拿来当借口升级贸易摩擦。 这不是特朗普头一回了。他第一任期就对中国加关税,搞得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那时候从2018年开始,钢铝产品、消费电子、科技部件,全都卷进去,税率从10%到25%不等。拜登上台后,没拆台,反而留着这些关税,还在2024年加码,对中国电动车、太阳能板、钢铁等战略产品税率提到100%甚至更高。特朗普卷土重来后,2025年2月就借着中国毒品走私问题,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对所有中国进口货加10%的基础关税。4月,他又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搞了个对所有非制裁国家的“对等关税”,从4月5号起全球10%的普适税。8月,针对特定国家落实更多细节,还关掉了800美元以下小包裹的免税通道,本来这事儿要拖到2027年,现在直接提前。结果呢?股市崩了,2025年那场股灾就跟这些政策脱不了干系,投资者吓得直抛售。 特朗普为啥这么干?他说中国这些年对美国太“粗暴”,美国软弱全拜拜登所赐。拜登在商业上“愚蠢”,不懂怎么经营,让中国在各个领域薅美国羊毛。这话听着接地气,但细想就站不住脚。拜登时代,美国经济复苏快,失业率降到3.8%,通胀从峰值9.1%回落,但贸易逆差没少,中国对美出口照样高位运行。拜登没拆特朗普的关税墙,还加了自己的芯片禁令,2023年8月签行政令,限制美国公司在半导体、量子计算、AI等领域投中国。2024年12月,又紧了芯片销售管制,TikTok也差点被禁,除非卖给非中国买家。这些动作哪是软弱?特朗普倒好,上来就说前任让中国占便宜,自己却在第一任期签的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里,让中国承诺买更多美国农产品和大豆,结果执行打折,他自己也承认协议没全兑现。现在第二任期,他想拿2020协议当起点重谈,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还怪拜登没执行到位。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再看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这茬。俄罗斯打乌克兰后,西方制裁能源出口,中国成了最大接盘侠,2024年进口俄油超1亿吨,占俄出口一半多。这事儿让美国火大,因为油钱间接养了俄罗斯的军费。特朗普9月就公开叫板,说北约国家得停买俄油,对中国加50%到100%的关税来施压。10月,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对美芯片禁的回击,特朗普立马威胁额外关税,可能11月1号或更早落实。稀土这玩意儿,美国90%靠中国进口,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军工部件全离不开。特朗普说这是国家安全问题,但忽略了美国自己也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稀土,还在本土开矿。结果呢?关税一加,美国企业成本飙升,苹果、特斯拉这些供应链重镇的股价直线下滑,消费者买手机、电动车得多掏钱。 这关税大战的后果,摆在那儿明摆着。美国经济学家估算,第一轮贸易战让美国损失24.5万个就业岗位,消费者多花了数百亿美元。现在155%这么狠,影响更大。美联储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的通胀反弹,部分就因为进口税转嫁。制造业回流?喊了这么多年,实际效果有限。2024年美国制造业产出只占GDP 11%,中国仍是全球工厂。特朗普爱吹自己用关税收了上千亿,还债用,但财政部数据说,这些钱大多进了海关口袋,没直达工人兜里。 国际上,这事儿也搅和得一锅粥。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盟友,早被特朗普的普适关税烦透了。8月落实时,欧盟委员会紧急开会,讨论怎么反制汽车和农产品出口。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推动跟亚洲新贸易协定,减少对美依赖。日本外务省权衡着,芯片合作得罪不起中国,关税又得罪特朗普。印度被50%关税卡着,总理莫迪跟特朗普通话否认买俄油的事,但特朗普甩一句“不想付大关税就别否认”。全球油价跟着晃,布伦特原油从每桶80多刀跌到72,沙特增产稳盘,但交易员们愁眉苦脸,能源中断风险上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