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咖啡厅公开表示不接待中国人,老板还称:“虽然很遗憾,但这就是我”。目前这事件在中国社交平台发酵后,该咖啡厅账号已经限制评论。 信息来源:维度新闻 几天前,孙先生傍晚收完麦子,安心等着买家打款。 可刚到晚上,银行一个电话炸了锅:他说账户里那笔钱涉嫌电信诈骗,要配合贵州警方冻结。 从此,28万块钱就像石头沉进冰窟,孙先生根本提不出来。 粮早已发出,合同早已签好,可钱却被定性为“涉诈资金”,还说买家可能是洗钱团伙,总之他只能站在银行机具前干着急。 更尴尬的是,哥哥嫂子的卡也不放过,一口气被一起“请去喝茶”。 孙先生回到家,刚跟老母亲说了这事,老人家把锅铲一扔,眼泪簌簌往下掉:“粮没了,钱也冻了,接下来咋活?” 顿时让人坐不住——你看歧视游客不过分,但把勤勤恳恳的农民当成嫌疑人,也未免太缺德。 这事儿上了热搜,网友们都在问:诈骗团伙的钱都能打进去,咱农民的钱怎么就不让打出来? 法律界的朋友也出来帮腔:孙先生根本不知情,麦子按合同价卖的,钱货两清,“善意取得”三要素都凑齐,按理说不该被追讨。 警方也回应了:凡是跟案件没半点关系的财产,最迟三天内解冻,同时会帮他收集证据,把这冤枉锅给洗掉。 其实,贵州并不是孤例。 山东、河南那些地方也有农户反映,大笔进账就被怀疑,卡一冻结,日子没法过。 网络上一通声讨,还真让有关部门重视:媒体和网友喊话,别让老实巴交的农民成了诈骗链条里的“工具人”。 为了不再被误伤,专家们给出了防坑锦囊:以后大宗交易尽量当面交钱,当面盖章;身份证、合同、聊天截图都留好;别只靠电话或网银,一旦出事,才好捞回合法凭证。 想想那家咖啡厅,明明是靠游客撑门面,偏偏把最大客源给怼跑;再看看孙先生一家,用心卖粮结果钱没到手,变成了“嫌疑人”。 无论是生意场上还是日常生活,对普通人的尊重都不能丢。 你花钱想喝杯咖啡,也想要被礼貌对待;农民交粮想领回报,也理当被公平对待。 别等法律真正完善才走弯路。 总之,遇到不讲理的事,咱一边拍照留证,一边走正规渠道申诉,既能保权益,也能倒逼制度更精准。 最后,希望那28万早点解冻,也希望所有善良的人,都别在一纸通知里被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