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中美吉隆坡谈判第二天的谈判又如期进行。在午饭时间,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主动接受媒体的采访。 这位向来谨慎的美国代表突然打开话匣子。格里尔面对镜头笑得意味深长,他说双方正在准备领导人会晤,还特意强调"已经达成一些成果"。这话听着耳熟吗?去年巴厘岛会谈时美方也说过类似的漂亮话,结果呢?承诺的关税减免至今还躺在备忘录里。 看看现场记者发回的照片。格里尔站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展览中心门口,手里拿着咖啡,看似轻松实则紧绷。他的领带比第一天系得更整齐,这是要传递什么信号?美方团队在第二天谈判前突然调整策略,背后肯定有故事。 我们必须看清一个关键细节。格里尔选择在午饭时间主动爆料,这个时间点太精妙。趁着记者饥肠辘辘时释放消息,既能抢占头条又避免深入追问。白宫这招声东击西玩得真溜,可惜躲不过明眼人的审视。 回想这两个月的贸易数据就知道压力在谁那边。中国前十月对美贸易顺差又扩大12%,美国中西部农场主们正在华盛顿抗议。白宫现在比我们更急需一场"胜利",哪怕只是表面文章。 看看现场流出的会议安排表。第二天原定90分钟的闭门会议延长到135分钟,这多出来的45分钟里究竟谈了什么?美方突然在数字贸易条款上松口,还是又在半导体领域耍花招? 格里尔说的"成果"需要打上问号。去年罗马会谈时他们也说取得突破,结果转头就制裁我们的科技企业。华盛顿的承诺就像夏天的冰淇淋,看着美好却容易融化。 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这次随行的美国记者团异常庞大,华尔街日报甚至派来经济版主编。美媒突然如此关注一场常规贸易谈判,恐怕不是巧合。或许华尔街的大佬们坐不住了? 谈判桌外的较量更精彩。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特意在昨晚会见双方代表,东南亚国家都不愿看到两大经济体僵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成员国都在期待突破,这份压力美国感受到了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season in sun
不要对美方抱有任何期盼,该硬就硬
用户18xxx85
打就完了,最好的机会,世界第一该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