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年轻人不买黄金了,他们只是不为婚礼买,而是为自己的不安全感买单。 看看周大福的“金豆月存计划”,一个月能卖出超过10万件,这背后是什么? 不是突然有了钱,而是心里没了底。 当25到35岁的人买黄金的数量一年里增加了32%,而且超过一半买的都是1到3克的小东西,这就很清楚了。 品牌方很聪明,他们知道年轻人买不起大金条,但买得起几百块钱的“小金豆”。 他们把过去代表家庭财富的东西,拆分成了一颗颗能放进口袋的“定心丸”。 什么“自我奖励”,什么“攒金豆打卡”,都是把消费包装成储蓄。 年轻人以为自己在对抗风险,其实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花钱,用实实在在的黄金,去买一种“我还能掌控点什么”的感觉。 所以,这口袋里的光,到底是照亮了前路,还是仅仅温暖了当下的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