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俄罗斯军工文

探修説 2025-10-26 15:38:28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俄罗斯军工文件里明说了,有个 “东亚客户” 要一口气订 20 架伊尔 - 78MK-90A 大飞机,还计划 2027 年前全交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中国冲着加油机来的。 表面看是趁俄罗斯军工订单稍缓的时候下单,实则是掐准了自身需求和国际节奏的精准布局,每一步都算得门儿清。 先得说这伊尔 - 78MK-90A 可不是普通的运输机,那是能给战机 “续命” 的空中加油站,堪称现代空军的 “战力放大器”。 跟老款比,它换了 PS-90A-76 新型发动机,不仅油耗降了不少,航程还能拉到 5000 公里以上,单次最大供油量能到 65 吨 —— 这是什么概念? 一架就能喂饱 6 到 8 架歼 - 20,或者给 2 架轰 - 6K 补足远程打击的油料,要是几架凑一起,能直接把空军的作战半径往外推上千公里。 对现在忙着打造远洋战力的中国空军来说,这玩意儿就是刚需里的刚需。 有人可能不知道,之前咱们的加油机一直有点 “跟不上趟”。 早期的轰油 - 6 载油量太少,给歼 - 10 喂油还行,碰到歼 - 20 这种 “油老虎” 就力不从心; 后来从乌克兰淘了几架二手伊尔 - 78,数量实在太少,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机群的远洋训练需求。 去年空军绕岛巡航,好几次都能看出战机因为油料限制,留空时间不够长,这短板不补不行。 现在一次性订 20 架,刚好能组建起几个加油机梯队,不管是南海维权还是远洋护航,战机都能 “飞得远、留得久”,这战力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 再说说这 “时机” 的门道。不是说俄罗斯武器真到了 “滞销” 的份上,而是受国际环境影响,俄罗斯军工确实更倾向于和长期稳定的伙伴深化合作。 中国这时候下单,一方面能拿到更实在的合作条件 —— 毕竟是大宗采购,交付周期、后期维护、甚至技术适配都能谈得更顺; 另一方面对俄罗斯也是雪中送炭,军工企业能拿到稳定的资金流,维持生产线运转,还能反过来保障咱们的交付质量。 这哪是趁人之危,分明是双赢的默契,比跟西方那些带政治附加条件的合作靠谱多了。 更关键的是,这波采购还藏着深化中俄军工合作的深意。 伊尔 - 78MK-90A 的核心技术俄罗斯一直攥得紧,这次大宗订单说不定能带动后续的技术交流,比如适配咱们国产战机的加油接口改造,或者发动机维护技术的共享。 之前中国在大型飞机领域一直在补课,从运 - 20 到 C919,现在借加油机采购跟俄罗斯多磨合,既能解燃眉之急,也能为国产大型加油机的迭代攒经验,等于花一份钱办两件事。 那些说 “趁火打劫” 的,根本没看懂其中的门道。中国从来不会做落井下石的事,这 20 架加油机的订单,既是给自家空军补短板的 “务实招”,也是给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添筹码的 “长远棋”。 等 2027 年这些飞机陆续交付,你再看中国空军的远洋行动,那底气绝对不一样。这波操作,把 “需要” 和 “时机” 捏得死死的,可不就是聪明到家了?

0 阅读:0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