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帕金斯在播客中自称是当年雷霆的真正领袖,这位2008年凯尔特人总冠军成员指出,当年雷霆的年轻核心——杜兰特、威斯布鲁克和哈登虽然天赋异禀,但场下缺乏联系,团队化学反应薄弱。帕金斯更直言不讳地批评杜兰特和威少“关系很一般”,完全不像一支争冠球队应有的团队氛围。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主动创建聊天群、组织观赛活动和团队聚餐,一点点地将这群年轻人从各自的小圈子里拉出来,成为真正的队友。
然而,领袖能力终究需要在关键时刻证明。就在帕金斯发言的同一天,杜兰特在火箭对阵雷霆的赛季揭幕战中重返俄城。这场比赛结果是令人唏嘘的,火箭历经双加时以124-125惜败雷霆,而杜兰特在常规时间最后时刻罚丢关键球,随后在第二个加时犯满离场。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瞬间在于:杜兰特在比赛最后时刻对亚历山大犯规,后者稳稳命中罚球完成准绝杀。这一幕仿佛是对帕金斯言论的无声印证——真正的领袖需要在决定胜负的时刻站出来,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自称更衣室老大的帕金斯。
帕金斯还在播客中分享了他的领袖哲学:“如果你要冲击冠军,你必须在场外真正理解你的队友,你才会在球场上愿意为他多拼一步。”他从凯尔特人带来的团队文化与雷霆年轻球员的个人主义有着鲜明对比。他强调,冠军球队的成员应该“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到了球场才是队友”。如今,杜兰特已身披火箭战袍,而雷霆在亚历山大带领下已夺冠。帕金斯的这次爆料,无疑给人们对那支雷霆队的记忆增添了新的注脚——或许最出色的球员,并不总是更衣室里最重要的声音。
当年的雷霆三少早已各奔东西,杜兰特转身离开时一个人坐在替补席上,茫然看着大屏幕的身影,与亚历山大罚球准绝杀后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篮球终究是五位球员的运动,而领袖的角色,往往由那些在更衣室里发出最响亮声音的人定义,而非仅仅由得分统计决定。帕金斯的声音穿越时空,在杜兰特再次败走俄城时,显得格外刺耳却又无比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