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冒险“投诚”大陆。飞行期间,不幸被后座飞行员察觉。

历史不陌生 2025-10-26 10:40:17

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冒险“投诚”大陆。飞行期间,不幸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植诚惊出一身冷汗,但他却说:“你要么回大陆,要么跳伞……” 1981年8月的一个清晨,台湾桃园机场上空,一架F-5F战机划出银色的光。 没人知道,这趟例行训练,竟会成为台湾空军历史上最“离谱”的一次任务。飞 行员黄植诚,一个被称作空军明日之星的年轻少校,推着油门,直奔海峡方向。 而他的副驾驶,直到飞机快要越过防区时,才惊觉方向不对。 “你要是不想回大陆,那你跳伞吧。”黄植诚回头,语气平静。 对方一愣,没多说,最后真的跳了。 降落伞在半空打开,而战机继续贴着海面飞,目标直指大陆。 这不是一场冲动的飞行,而是一次早已策划的回归。 黄植诚出生在台湾,但家族根在广西横县。 父亲是老国军出身,经历过抗战和内战。 到台湾后,家里并没有像别人那样避谈大陆,反而常常在饭桌上说:“我们是中国人。”这种信念,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也是一束光。 在台湾空军系统里,他几乎是教科书式的优等生。 二十多岁就能熟练操控多种机型,飞行时数超两千小时,还当上了飞行考核官。 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但越往上走,他越看得清楚,台湾空军的一举一动,都要看美军的脸色。 从指令、训练到战略规划,都绕不开那面星条旗,他曾经信仰的荣誉感,慢慢变成一种屈辱。 于是,他开始筹划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就是飞回大陆。 计划一拖就是两年,他没告诉任何人,包括最亲近的同事。 那天清晨,他穿上飞行服,检查油量、航向、通讯频段,一切照常。 塔台例行通联,他故意打断,说“测试系统”。 那一刻,他的心跳很稳。副驾驶坐在后面,全然不知。 当飞机偏离航线,海面上只剩雷达死角。 后座拉开舱盖质问他时,他没有多解释,只给了选择:跳或者一起去。 “跳伞”那句平静的命令,其实是最后的尊重。 黄植诚放慢速度,让对方有充分的高度,确保能安全落地。 等降落伞在身后消失,他推满油门,一头扎进云层,那时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几分钟后,台湾防空雷达发现偏航信号,紧急升空拦截。 但F-5F低空掠海,像一条银色的鱼,在波光中隐没。 9点28分,大陆福州义序机场跑道上,一道金光落下。 塔台里的地勤早已接到信号,那是约定好的晃动机翼三次、收起起落架的识别动作。 防空火力没开,跑道灯亮起,飞机稳稳着陆。 他跳下舱门,举起双手,第一句话只有八个字:“我是中国人,我回来了。” 那架F-5F,是台湾空军当时最先进的美制双座战机。 它的电子系统、雷达参数、武器性能,全部成为大陆的重要资料。 更重要的,是这场“飞行”带来的震动,台军震怒,美军震惊,岛内多名高层被撤职。 没人能理解,这个年轻军官怎么敢、又怎么做到的。 大陆方面对他高度评价,但他并没有因此自傲。 拿到奖励后,他选择留在部队,继续搞技术研究,后来成为航校副校长,又升任空军少将。 有人说他是最值钱的投诚者,他却淡淡地回应:“我不是叛逃,我只是回家。” 回家这两个字,对他来说并不抽象。 1982年,他和马红结婚,日子平静如常。此后,他回广西老家寻根,看望亲人,也在各种两岸交流场合发言。 他的履历,像一条完整的圆弧,起点在南海的那一端,终点在这片他称为“祖国”的土地上。 多年后有人问他,那天穿越海峡时害怕吗? 他说:“怕过,但我更怕一辈子不敢做对的事。” 他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口号,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爆炸镜头,只有一场决定命运的飞行。 那天,他飞的不只是战机,还有方向——从分裂走向统一,从犹豫走向笃定。 有的人一生都在原地打转,有的人一次转弯,就回到了家。

0 阅读:5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