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式开谈,记者紧盯中国代表动向,特朗普深夜启程前往马来西亚 当地时间25日

凡之谈世界 2025-10-26 10:10:12

中美正式开谈,记者紧盯中国代表动向,特朗普深夜启程前往马来西亚 当地时间25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正式开始。在世界第二大高楼“默迪卡118”大厦内,大批中外记者聚集在一层大厅,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出炉。 这场会谈的议题早就不是秘密,稀土、大豆、芬太尼这三样成了绕不开的核心。稀土这东西号称 “工业维生素”,从高端制造到科技产业都离不了,中国现在对稀土的管控越来越严,连制造技术都纳入了出口审查,美方那边急着要谈出点松动的空间。 大豆则直接连着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和中国的食品加工市场,两边经济的依存度在这根 “毛细血管” 上看得明明白白,谈妥了两边都舒坦,谈崩了谁都难受。 芬太尼的话题就重多了,美国那边的公共卫生危机摆着,中国早就搞了最严的整类列管,现在摆上台面,更像是在考验两边怎么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合作,而不是互相甩锅。 除了这三样,新能源产业链的关税、人工智能贸易的边界、跨境数据怎么监管,也都塞进了谈判桌。 有意思的是,美方代表比中国专机先到了吉隆坡,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早几天就落地了。 可就在会谈前 48 小时,路透社突然爆出消息,说白宫正琢磨着搞新一轮出口限制,所有靠美国软件造出来的高端产品,都可能被限制出口,从消费电子到航空器件一个不落。 有记者堵着贝森特问这事儿,他也没否认,就含糊其辞地说 “一切都在考虑中”,这话一放出来,全球市场都跟着颤了颤,东京、首尔的科技股当天就往下掉,华尔街的软件企业股价也晃了晃。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方还偷偷跟 G7 的盟友吹风,想拉着大家一起搞联合管制,这是打算把单边施压变成多边围堵。 就在会谈正进行的时候,又传出来特朗普深夜启程往马来西亚赶的消息。这位前总统之前还提过中美俄的能源合作,嘴上说不用关税施压,却留了句 “我认为我们会达成协议”,这话听着像乐观预期,细品又有点含糊,不知道是不是藏着别的筹码。 毕竟美方这套路也不新鲜了,一边坐在谈判桌前谈合作,一边在桌下递刀子搞施压,先把最坏的打算抛出来,想逼着对方让步。 可中方这边态度一直稳得很,从头到尾就强调 “平等和相互尊重”,你愿意好好谈就坐下来聊,想搞极限施压那套根本没用。 马来西亚这边也给足了面子,总理安瓦尔特意把原定在默迪卡 118 大厦开的内阁会议都延期了,就为给这场会谈让路。 连双方的工作语言都加了马来语同传,这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把会谈变成两国的 “闭门私语”,也想借着东盟的枢纽位置,彰显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尊重。 选在吉隆坡开会本身就藏着心思,避开了两国本土,少了不少国内政治的压力,默迪卡 118 大厦的 “独立” 寓意,跟现在双方寻求平衡的对话精神也算合得上。 现场的记者们比谁都忙,一会儿盯着中国代表的脚步,一会儿刷着特朗普启程的航班动态,生怕漏了任何一个细节。 毕竟这场会谈不只是两个大国的事儿,往大了说可能要改写明年的世界经济版图,稀土的供应规则、产业链的布局、技术贸易的边界,都可能在这几天的磋商里定下个基调。 美方想靠着施压抢主动权,中方则握着资源和市场的底气稳扎稳打,特朗普这时候突然往马来西亚赶,不知道会不会给这场博弈再加点变数。 这会儿大厦里的谈判还在继续,外头的猜测已经满天飞。但有一点很清楚,现在的中美博弈早就不是简单的谁压过谁,而是在竞争里找合作的空间,在摩擦里管控分歧。 记者们还在大厅里守着,相机镜头依旧对准电梯口,这场发生在赤道线上的智慧较量,每一个动向都牵着全球的神经。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特朗普过去24小时都忙了什么?(2025-10-25)》

0 阅读:0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