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5 22:28:15

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 韩国某智库这话一出口,不少人都觉得有点想当然了。先不说别的,单论贸易反击的逻辑,这两者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得拿事实掰扯清楚才行。中国拒绝进口美国大豆能成反击手段,是因为美国大豆严重依赖中国市场,而且中国有巴西、阿根廷等成熟的替代来源,这两点韩国不买中国大白菜的想法里,一个都不沾边,甚至可以说刚好反过来。 先说说美国大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有多深,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依赖,是实打实绑在一条船上的利益关系。 联合国的数据早就摆着,2024年美国出口的大豆里,有51.7%都销往了中国,换句话说,美国每收获两吨大豆,就有一吨要靠中国市场消化。 对于美国的农场主来说,中国市场不是“锦上添花”的客户,而是“雪中送炭”的命脉——要是中国不买,他们的大豆就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价格跌得比白菜还惨。 有真实案例能佐证这点,就在不久前的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直接降到了零,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170万吨,反观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同比一下涨了29.9%,达到1096万吨,占了当月进口总量的85.2%,阿根廷的进口量更是暴增91.5%。 这一降一增之间,美国大豆产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大洋彼岸的洛杉矶港因为中国订单锐减,入境货运量同比下跌超过35%,冷清得能拍寂静岭,而中国的宁波舟山港却忙得脚不沾地,单月靠岸的巴西大豆船就比去年多了48%,从27艘次涨到了40艘次,这就是依赖和被依赖的真实差距。 更关键的是,中国拒买美国大豆不是“自断后路”,而是早就铺好了替代的阳关道。巴西和阿根廷作为全球大豆出口的第二、第三极,不仅产量充足,还跟中国有着成熟的贸易渠道,从南美运到中国的海运线路早就跑通了十几年,成本和时效都有保障。 2024年全年,中国大豆累计进口8618万吨,同比还增加了5.3%,这说明就算少了美国大豆,中国的大豆供应压根没受影响,不管是榨油用的工业需求还是饲料用的农业需求,都能稳稳满足。 这种“有备选方案”的底气,才是贸易反击能奏效的关键,就像去菜市场买菜,一家菜摊涨价了,转身就能去另一家买,还不耽误做饭,美国大豆就是那个没了也不影响开饭的菜摊。 再回头看韩国智库说的不买中国大白菜,这完全是没搞清楚自家的供需底细。韩国人爱吃泡菜是出了名的,每年要消费约200万吨白菜,可自家的产量根本不够,每年得进口20万到25万吨,这10%的缺口看着不大,却几乎全靠中国来补——中国占了韩国进口白菜99%的份额,说中国是韩国泡菜的“后勤部长”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这个99%不是随便来的,山东作为中国白菜主产区,离韩国地理位置近,海运一两天就能到,新鲜度有保障,价格还实惠,换成其他国家根本没法比。 要是韩国真敢不买中国大白菜,先不说能不能找到替代来源,单看他们自己的历史就知道有多不现实,从2010年到2024年,韩国政府光公开的从中国进口白菜就有5次,2011年进口了1811吨,2022年1507吨,2024年更是第5次伸手,为了进口还特意把27%的关税降到零,这哪是能随便割舍的贸易伙伴,分明是自家餐桌离不开的“救命草”。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想找中国大白菜的替代来源,简直是难如登天。放眼全球,能大规模种白菜还能出口的国家本来就少,日本、泰国虽然有少量种植,但要么产量不够,要么运输成本比中国高好几倍,运到韩国后价格能翻番,更别说白菜这种生鲜蔬菜,放不了几天就会烂,远渡重洋过来早就不新鲜了。 之前韩国试过找其他国家替代,结果要么是口感不对没法腌泡菜,要么是价格贵到普通家庭吃不起,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 反观中国拒美国大豆,不仅有替代来源,还能倒逼美国农民着急,而韩国不买中国大白菜,最先着急的是自家的家庭主妇和泡菜企业,这种“反击”到头来反击的是自己,跟中国的操作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说到底,贸易反击的核心是“你离不了我,我离得开你”,中国对美国大豆就是这个逻辑,而韩国对中国大白菜却是“我离不了你,你离得开我”,搞反了因果还想复制操作,难怪会让人觉得想当然。 毕竟大豆是全球流通的大宗商品,有成熟的替代市场,而大白菜是贴着韩国民生的刚需品,且高度依赖中国供应,把这两者相提并论,就像拿自家的日常口粮去跟别人的工业原料比,压根没搞懂贸易反击的门道。

0 阅读:62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