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创作计划# F-22有个夭折的战斗轰炸版(上)
才不到30年,作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战斗机的F-22“猛禽”竟然已经绝版,连改进改型的机会都没留,与历史上著名的F-16、F-15甚至F-18相比,“猛禽”这种境地多少有那么一点儿令人费解。
实话实说,“猛禽”原本不应沦落至此。如果不是因为许多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原因,F-22“猛禽”原本可能衍生出许多其他变型,其任务范围也将远远超越最初设定的空优任务。除了著名的NATF-22舰载版计划,洛克希德公司还曾提出过FB-22战斗轰炸机方案,并获得了美国空军许多高层人士的支持——单从名字就能判断,该方案的目标是把F-22“猛禽”发展成一种能够深入穿透敌方设防空域的超音速隐身战斗轰炸机。
要达到这一目标,洛克希德的改进重点是提升F-22的载荷能力和航程。其他改进内容包括提升雷达隐身能力,让它能够穿透敌方设防空域,在多威胁环境中对地面目标实施突袭。要执行这类任务,FB-22需要从F-22的单座变为双座,增加一位后座武器控制官,实现机组重新分工。前座飞行员负责按照打击任务需求规划航线,为武器精准投放创造条件;后座飞行员则专职负责武器系统的操作以及相应的通信联络工作。
F-22的体形也要加大,因为FB-22需要更大的载荷能力和航程指标。这样一来飞机的重量势必增加,飞行速度会随阻力增加而降低,机动性也会相应下降。然而这一方案最终因为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而夭折:后冷战时代美国军事力量转而聚焦于反恐问题,预算不断削减,而F-35通用战斗机的研发让这种昂贵的战斗轰炸机似乎变得有些“多余”。
不用怀疑,F-22在服役之初的确是一种性能无与伦比的空优战斗机。它具备超凡的隐身能力和空战能力,飞行员能够很容易操控“猛禽”,在战斗中做出大过载机动也不成问题。但不幸的是,“猛禽”并不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它并不擅长对地攻击等其他任务。正因如此,洛克希德公司曾在21世纪最初几年打算以“猛禽”为基础发展出一种中型尺寸的战斗轰炸机。洛克希德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定为FB-22“攻击猛禽”(Strike Raptor)。
改进工作当然有难度,但美国空军高层比较坚定:当时B-2“幽灵”隐身轰炸机尚未完成,也被进度拖延和成本攀升等问题缠身。这种情况下,FB-22将作为一种具备隐身能力的中程战斗轰炸机,能成为B-1B和B-52的有益补充。它甚至能替换F-15E“攻击鹰”。如果FB-22真的实现,那么B-2是不是还会是今天的样子都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