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主党撑腰,纽约时报真是什么都敢报道!10月23日,一篇标题为《川普的超级大国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5 18:55:35

有民主党撑腰,纽约时报真是什么都敢报道!10月23日,一篇标题为《川普的超级大国自杀行为》报道了特朗普正在拆解二战后的盟国盟友体系,同时与中国的贸易战已经彻底、完全的暴露了美国的致命弱点,报道认为,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在走向自杀!   从逼迫乌克兰出让关键矿产权益,到公开宣称要将加拿大变为“第51个州”,甚至提议将加沙地带变为美国房地产项目,这种将国际关系直接等同于丛林法则的做派,连《纽约时报》都不得不以“打砸抢”来形容其外交风格。   特朗普对乌克兰的矿产觊觎早不是秘密,2025年2月就曾公开表示希望乌克兰用稀土换取美国援助,随后美国财政部长亲自赴乌游说,提出让美方获得乌本土50%稀土矿所有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仍不死心。   4月美乌签署的重建投资基金协议里,悄悄塞进了美国企业优先获得矿产开采权的条款,连军援都被折算成投资计入其中。   8月乌克兰启动的多布拉锂矿招标项目,便是这份协议的首个落地成果,中标企业需签50年合同并投资1.79亿美元,而美国关键金属公司早已通过关联企业宣称拥有该矿开采权,这场以援助为名的资源掠夺几乎不加掩饰。   对邻国加拿大,特朗普的“吞并”言论更是直白到荒诞。   2025年4月加拿大联邦大选当天,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鼓动加民众投票支持“有智慧的人”,承诺并入美国后可获税率减半、军力升级,还能让汽车、能源等产业规模翻两番。   面对加拿大两党领袖的集体回击,他在《时代》周刊专访中直言绝非玩笑,宣称美国“照顾着加拿大军队和生活方方面面”,不需要从加进口任何商品,吞并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这种无视主权的言论并非首次,他曾多次将加拿大总理称作“州长”,甚至在私人通话中反复施压,逼得加拿大总理公开表示正面临“一生中最大的危机”,誓言不让美国控制本国命运。   更讽刺的是,一边喊着吞并,一边还威胁对加拿大加征关税,这种双重标准把利己主义写在了脸上。   加沙地带则成了特朗普眼中的“房地产肥肉”,2025年2月会晤内塔尼亚胡时就宣称要永久安置当地民众,由美国长期接管开发,4月又直言加沙是“极其重要的房地产”,美国控制对地区是“好事”。   8月曝光的38页计划纲要更是细化到离谱,提议将200万加沙民众暂时迁移,要么“自愿”出国,要么住进受限安全区,原土地持有者只能拿数字代币兑换未来新城公寓。   这个名为“伟大托管机构”的管理实体,本质上是美国主导的地产开发平台,计划把废墟打造成海滨度假区和高科技中心,全然不顾巴勒斯坦方面“不是可买卖商品”的强烈抗议,连欧洲盟友和阿拉伯国家都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这种“打砸抢”风格早已蔓延到整个盟国体系,北约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特朗普在2025年6月北约峰会上强行推动成员国承诺2035年前将防务开支提至GDP的5%,自己却只维持3.4%的水平,还放话不达标就踢出北约。   西班牙坚持将军费维持在2.1%,立刻遭到贸易报复威胁,他公开指责西班牙“不尊重北约”,声称要征收惩罚性关税。   荷兰银行经济学家早就指出,这个目标对多数成员国极不现实,许多国家连现有2%标准都难达到,要实现5%要么削减社保医疗,要么加税,势必引发社会反弹。   这种用盟友安全要挟军费的做法,正在一点点侵蚀北约的信任基础,让二战后建立的集体防御体系出现裂痕。   贸易战的反噬则让美国本土尝到了苦果,这场始于2018年的争端,完全没达到特朗普宣称的减少逆差目标。   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到2022年他下台时升至3829亿美元,2024年全美对外贸易逆差更是从5660亿美元飙涨到9184亿美元。   所谓“重振制造业”的承诺同样落空,2022年美国制造业就业1298万人,如今反倒降至1280万人。   加征的关税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2025年4月CPI同比增长2.3%,下游企业不堪成本压力接连抱怨,全球供应链的紊乱更让美国企业失去了原有的效率优势。   《纽约时报》的批评恰是戳中了要害,当一个超级大国把盟友当资源库、把主权当筹码、把贸易当掠夺工具,所谓的同盟体系自然会分崩离析,自身也会在自我消耗中暴露软肋。   特朗普这种打破所有规则的外交玩法,看似强硬实则短视,正在一点点透支美国积累百年的国际信誉,所谓的“自杀行为”,不过是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必然结果。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