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号,德国突然宣布: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推迟访华行程。原计划26日来京的他,访前口

惜陈谈娱乐 2025-10-25 08:55:01

24号,德国突然宣布: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推迟访华行程。原计划26日来京的他,访前口吐狂言干涉我国内政,这波操作实在令人不齿。 事件的时间线清晰明了。2025年10月下旬,瓦德富尔原定26日访华,却在24日突然宣布推迟,而这一切都源于他访前的一系列无理言论。 在媒体吹风会上,他不仅大谈南海和海峡两岸事务,还提出了三个过分要求。既要求中方放宽稀土出口管制,又对台海问题指手画脚,甚至要求中方调停俄乌冲突。 要知道,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德国93.5%的稀土资源高度依赖中国。每辆德国纯电汽车的电机,都需要2到4公斤的钕铁硼永磁体,离开中国稀土供应难以为继。 今年前八月,德国从中国进口额高达1088亿欧元,同比增长8.3%,新能源与机械装备占比显著增加。中国已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合作基础本就扎实。 但默茨政府上台后,对华态度逐渐冷淡,延续着伙伴、竞争者、制度对手的三重定位,且明显偏向后者。瓦德富尔的言行,正是这种政策倾向的直接体现。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典型的外交表演,带着殖民者心态来发号施令;也有人调侃,想要稀土还敢摆架子,简直是本末倒置。 横向对比来看,此前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访华时,因态度不够尊重,就未得到积极回应。瓦德富尔明知故犯,自然难逃推迟的结局。 瓦德富尔此行本带着明确的任务,随行人员包括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稀土进口商董事总经理,核心目的就是说服中方放宽稀土管制。 可他偏偏选择用强硬姿态开局,忘了外交的核心是相互尊重。中国的稀土管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常举措,德国企业完全可以正常申请,而非指责施压。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这是国际共识,任何外国都没有资格指手画脚。瓦德富尔所谓的坚持一中政策,却要自行定义内涵,纯属霸权逻辑。 中德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有广泛共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德投资建厂,蔚来、华为的研发中心也在深耕尖端技术。 双方本可以通过此次访华深化合作,实现共赢,但瓦德富尔的傲慢让这一切暂时搁置。这种因政客个人言行影响国家利益的做法,实在不明智。 从后续走向来看,若德国想要继续获取稀土、芯片等领域的合作机会,瓦德富尔必须改变态度,拿出足够的尊重和诚意。 否则,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德国只会错失更多合作机遇。而中国,绝不会为了合作而放弃原则,干涉内政的行为永远不会被容忍。 外交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平等的沟通与尊重。瓦德富尔的教训,值得所有西方政客深思。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9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