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杨振宁和邓稼先,这两位顶级科学巨匠,最后告别的地方,竟都是八宝山,地方重合,但绝非偶然。 它像是一个注定的句号,为一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和两种同样伟大的选择,画上了圆满的终点。 他们都从安徽走出来,是真正的老乡,更是西南联大前后期的校友,年轻时是无话不谈的挚友。 后来,人生的道路分岔了。 邓稼先毅然回国,隐姓埋名,扎进大漠,用算盘打出了“两弹一星”,成了守护国门的“盾”。 杨振宁留在海外继续攀登科学高峰,拿下诺贝尔奖,成为了照亮人类认知的“灯”。 一个选择“以身许国”,一个选择“科学无国界”。 因为选择不同,他们曾一度被世人放在天平的两端比较,甚至引来不少对杨先生的误解。 但当邓稼先病危时,杨振宁专门看望了他,病房里,这两位老友留下了一张经典的合影。这一次,是杨振宁来送别邓稼先。 而就在前几天,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点,轮到了我们来送别杨振宁。 这一刻,八宝山不再只是一个地点。它像一座时间的桥梁,让分走了两条路的巨人,终于在终点重逢。 一个铸剑护国,一个摘星问宇。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深爱着同一个祖国。 哪条路更高贵?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了意义。因为今天,我们共同失去的,是一个时代的双子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