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漫聊小知识 2025-10-24 18:47:49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2018到2020年那阵子,闻泰砸340亿买安世,全网几乎都在唱衰,说一个做手机设计的中国公司,敢吞欧洲有60年技术积淀的半导体巨头,简直是自不量力。 可大伙不知道,安世那可是真“大象”——车规级芯片全球市场份额排第二,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产品,欧洲车企的生产线几乎离不了它,说是欧洲半导体的“门面”一点不夸张。 但闻泰敢下手,从来不是图现成的产能,而是冲着把核心技术和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来的。 最绝的是,收购交割那天,闻泰连庆功会都没办,直接派了20个核心技术专家直奔荷兰奈梅亨工厂。表面说是“学习交流”,实际上是去拆解产线、抄底技术的。 这步操作太关键了,好多企业收购海外资产,就想着躺平用现成的,可闻泰心里门儿清,地缘政治这东西说变就变,海外产能就是块“烫手山芋”,今天给你用,明天政策一变就能给你掐了。 所以人家压根没押注荷兰,一边让专家们把安世60年的设备参数、生产流程、专利文档全梳理成手册,一边在国内砸钱建工厂——东莞基地先投产,年产能直接干到300亿颗,是荷兰工厂的3倍;淮安基地紧跟着落地,专门搞新能源车用的第三代半导体。 等到2024年荷兰反应过来的时候,安世72%的产能都已经在中国了,给比亚迪、蔚来供货的时间从12周缩到4周,效率翻了三倍,你说这布局多超前。 荷兰后来急了,搞出断系统权限、停工资那套施压,可这招早就被闻泰算到了,芯片生产是全链条的事,哪一环卡脖子都不行,闻泰从2021年就偷偷换供应链了。 原来的欧洲封测伙伴不用了,换成长电科技、通富微电这些国内龙头,封测国产化率从30%冲到82%;德国的磁芯、欧洲的封装料,全换成宁波韵升、江苏汉拓的国产货,关键辅料国产化率飙到91%。 更细的是,他们还提前囤了3个月的核心原材料,跟国内供应商签了紧急补货协议,等于早就把“备用粮”备足了。荷兰想卡脖子,才发现人家早把“脖子”移开了,自己反倒没了辙。 最解气的是研发反超这出。闻泰收购安世从来不是想当“拿来主义者”,而是要消化技术再创新。 他们在上海建了实验室,砸20亿搞研发,把从荷兰带回来的技术手册吃透了,仅两年就突破了8英寸SiC衬底技术,良率85%,比荷兰工厂的78%还高7个点。 现在新能源汽车上特重要的SiC模块,闻泰不光造出来了,性能跟荷兰产的一模一样,还能给蔚来供货,手里攥着1200多项自主专利,彻底不看荷兰脸色了。 更狠的是,荷兰研发团队40%的经费都靠中国基地的利润,闻泰一断供,那边的研发直接停摆,这一下就把技术主动权抢过来了。 最后轮到欧盟车企扛不住了,欧洲近六成的汽车芯片订单都靠安世的中国产能,真要是持续管控,2026年欧洲新能源车产量得减15%,20万人要失业,这可不是小事。你想啊,大众、宝马这些车企生产线要是因为缺芯片停了,损失得多大? 所以欧盟汽车协会急着发警示,荷兰最后也撑不住了,主动恢复系统权限,找上门来求着协商。这哪是企业并购啊,这分明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里下了一盘大棋。 当初那些说“蛇吞象”要翻车的人,现在肯定服了,闻泰这340亿花得太值了,不光买下了技术,更买出了主动权,给中国企业做了个好榜样——在国际上拼市场,光靠钱不行,得有远见,把核心产能、供应链、技术这三样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能在风浪里站得住脚。 这哪是运气好,全是实打实的谋略和底气。 信息来源:中国网——企业自身受到影响,全球汽车面临“断供”,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