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到中方的贺电,日本主动“逼问”,高市早苗对华提出请求 2025年10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现场气氛一度有些尴尬。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开门见山地问:中方会不会给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贺电? 这架势,媒体都觉得像是“逼问”。但中方发言人郭嘉昆的回答滴水不漏,只说“已按外交惯例作出适当安排”,还顺带重申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历史、台湾问题上的承诺。 看似一场普通的外交问答,背后其实暗流涌动。贺电这事表面上是礼尚往来,实则直接点燃了中日关系敏感的神经。 说到底,贺电这种东西,在国际关系里其实是一种默契。你给我发个祝福,我给你回个感谢,场面上都好看。但这次中方的反应摆明了态度,绝不只是简单的“晚点祝贺”。 高市早苗的历史立场可不一般,参拜靖国神社、对村山谈话挑三拣四,可谓“偏右”标签贴得紧。 中国对于历史问题特别较真,官方和民间都认准了“以史为鉴,方能面向未来”,这不是说说而已,是国家底线。 要是日本领导人连历史问题都不肯正视,或者在台湾问题上玩模糊,贺电自然就成了“条件反射”,而不是理所应当。 日本记者的“逼问”其实反映了日方的焦虑。高市早苗的上位本身就带着不小的争议,她对华立场时紧时松。最近,她还在施政演说草案里一边喊着要推进“战略互惠”,一边又提出要修订安保三文件、放宽武器出口、提升防卫费。 经济上说希望和中国加强合作,安全上又加码防范中国。这种“两面性”让人看了都觉得别扭,日本国内其实也在猜她到底想怎么走。 经济界盼着和中国继续做生意,毕竟中国市场谁都不舍得丢。可政坛保守派又怕被说软弱,对外还是要表现强硬。高市早苗现在就像踩着独木桥,左手拉经济,右手握安全筹码,走得小心翼翼。 其实这种“战略互惠”听起来挺美,但要真落地没那么容易。中国一直强调平等、互利、尊重历史,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没半点含糊。 历史上,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时能让中日关系缓和,靠的就是双方在敏感问题上达成了某种共识。只要日本不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踩雷,中方愿意对话、合作的大门一直开着。 现在高市早苗主动请求首脑对话,也说明她知道压力不小,既要安抚国内,又得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可如果她只是嘴上说合作,行动上却不断挑衅,那“战略互惠”就成了空头支票。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关键还是要看日本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听几句好听话。 贺电风波其实只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缩影。每到关键时刻,两国总会因为历史、台湾、安保等老问题纠缠半天。高市早苗作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内政外交的路子都还没完全定型。 她到底会不会像之前的领导人那样,愿意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让步,外界都在看。 接下来,就看日本能不能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走出一条真正的“互惠”之路。 贺电这事虽小,但中日关系这道大考,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中方是否会向高市早苗发贺电?外交部回应 2025-10-23 15:37·财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