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这口能泡的“鸳鸯火锅”可太会整活了,直接把全网的目光都吸了过去。直径十几米的大泡池被隔成两半,左边飘着辣椒、玫瑰,红灯光一打活脱脱麻辣锅底,右边用奶粉调出奶白色,撒上大枣枸杞像极了骨汤清汤,游客泡在里面拍照,乍一看真像要被“涮熟”的食材。商家说灵感就是东北人刻进DNA里的鸳鸯火锅,为了逼真每天光换真辣椒就得花200块,还特意混了塑料模型省着用,这波操作直接让“东北洗浴整活天花板”的话题冲上热搜,连黑龙江的冬季旅游搜索量都涨了15%。 但火得越凶,争议就越吵得厉害。有人夸这是真·文化创新,把洗浴和火锅这两个东北特色捏到一块儿,既保留了泡澡放松的本色,又抓准了年轻人爱猎奇的点,妥妥的流量密码。可反对的声音也一点不含糊,首当其冲就是浪费问题,好好的辣椒泡一天就扔,就算掺了塑料模型,实打实的食材消耗还是让人心疼,这不就是为了拍照博眼球瞎折腾嘛。更让人糟心的是健康隐患,已经有游客泡了8分钟就腿上起红斑,被查出接触性皮炎了。皮肤科医生都说了,辣椒素再淡也会破坏皮肤屏障,有伤口、皮肤敏感的人碰了准出事,就算健康人也不能泡超过10分钟。最打脸的是商家还说这能“促进新陈代谢”,专家直接辟谣,压根没权威研究能证明这功效,纯属误导人。 其实大家心里都门儿清,这种网红项目说白了就是“拍照5分钟,排队两小时”的套路。好多人专门飞过去,结果泡着也就那样,票价还比普通温泉贵30%,这不就是花钱买个朋友圈素材嘛。东北洗浴的魅力从来不是这些花架子,是那种能让人彻底放松的舒服劲儿,是和朋友泡着澡唠嗑的烟火气,现在整这些虚的,反而把真正的文化内涵给稀释了。 还好商家后来改了,红汤区换成了香草,清汤区加了艾草,还得签健康承诺书,这才算是踩住了安全的底线。说到底,创新从来不是没头没脑的“整活”,得守住安全和真诚的底线才行。 你说这“鸳鸯火锅浴”到底是创意还是噱头?要是换了安全食材,你愿意去体验一把吗? 来源:海报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