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从俄电子集团流出的内部文件,让不少军迷炸了锅。 上面显示,一个代号为156的“东亚客户”计划采购20架伊尔-78MK-90A加油机,交付期到2027年。虽然文件没明说是谁,但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买家八成就是中国。 一份从俄电子集团漏出来的内部文件最近把军迷圈搅得火热,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有个代号156的“东亚客户”要下单20架伊尔-78MK-90A加油机,交货得赶在2027年之前。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反响,主要是因为空中加油这事儿在现代战争中太关键了。打个比方,如果说战斗机是拳头,那加油机就是血液供应系统。 没有加油机,再先进的战斗机飞个几百公里就得返航,根本谈不上远程打击或者持续作战能力。而伊尔-78MK-90A这一型号,是俄罗斯空天军主力的加油平台之一。 属于重型加油机,航程和载油量都不低。它是在苏联时代伊尔-76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后来又经过现代化升级,换装了新型发动机,航电系统也跟上了时代节奏。 俄罗斯目前也就靠这个型号维持空中加油能力,自己都不够用,现在突然一下子要出手20架,卖给一个“东亚客户”,怎么看都不寻常。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份采购计划如果属实,交货期设定到2027年前,显然是有节奏、有规划的。这几年,中国空军正在大力推进“攻防兼备、远近结合”的发展方向。 特别强调远程打击和空中持续作战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加油机的支持。再加上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亚太地区局势日趋复杂。 中国加强空军远程作战能力,既是战略需要,也是现实考量。说白了,谁都不愿意打仗,但真要打了,不能输在起飞距离上。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俄罗斯本身现在也很缺钱。受到长期制裁和乌克兰战争的影响,俄罗斯军工企业的运营压力非常大。卖几架先进装备出去换点现金流。 不只是生意,更是维持军工体系正常运转的手段之一。从这个角度看,这笔交易对俄罗斯也是双赢。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军售稳定军工企业。 另一方面也能在国际上维持一定的军工影响力。毕竟现在能生产大吨位加油机的国家不多,俄罗斯还算是个有家底的老玩家。 而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借助外购短期内补足空中加油能力,然后再用自主型号逐步替代,这种“以买促造”的思路并不陌生。当年歼-10、歼-11系列的发展也是类似路径。 等国产加油机成熟之后,像伊尔-78MK-90A这种外购型号可能就会逐步淡出一线,但在这之前,它们能帮中国空军填补重要空白,尤其在演训和实战准备中起到关键作用。 总的来看,这份“意外泄露”的文件虽然没有明说客户是谁,但从技术规格、交付周期、国际需求和战略背景来看,很多线索都指向了中国。 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空军现代化正在逐步向深水区推进,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靠进口维持基本能力的阶段,而是在有选择、有节奏、有规划地构建体系化作战能力。 这种变化,也许才是这份文件背后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份从俄电子集团流出的内部文件,让不少军迷炸了锅。 上面显示,一个代号为156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0-23 17:48: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