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美国和欧盟出手了! 2025年10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22日宣布美国制裁俄罗斯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并敦促俄罗斯与乌克兰立即停火。同一天,欧盟成员国就第19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新华社) 19轮制裁,这个数字堆得挺吓人,可看内容更像"新瓶装旧酒"。美国这次瞄准的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这两大巨头,这两家的原油出口占了俄罗斯总量的近一半,乍看是戳中了要害。欧盟更狠,直接禁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还把原油价格上限压到了每桶47.6美元,连加密货币平台都拉进了黑名单。 但细琢磨全是破绽。斯洛伐克一开始死活不同意,直到自家能源价格、汽车产业的诉求都被满足才松口。哪是什么"统一战线",分明是各打各的小算盘。更讽刺的是,西方喊着制裁俄能源,俄罗斯的石油早通过折扣价卖到了亚洲——印度现在35%的原油进口都来自俄罗斯,中国更是常年稳居最大买家宝座,所谓的"封锁"早成了筛子。 这出制裁大戏演到第十九幕,观众早就看穿了套路。每轮制裁都像在俄罗斯周围筑墙,可墙上的洞比砖头还多。印度炼油厂日夜不停加工着打折俄油,中国港口照旧停满运载俄罗斯能源的货轮。 欧盟内部吵吵嚷嚷的样子实在讽刺。斯洛伐克为保住汽车产业扭捏作态,德国暗地里盘算着自家天然气储备。每个国家都举着正义旗帜,手却紧紧捂着钱袋子。这种各怀鬼胎的团结,比公开分裂还要可笑。 俄罗斯经济确实在流血,但流的远不是西方期待的那种血。卢布汇率波动像过山车,老百姓排队买进口商品,可克里姆林宫的金库依然靠着能源收入撑腰。制裁这把双刃剑,终究先伤到了欧洲自己的百姓。 看看布鲁塞尔会议室的谈判代表们,他们真以为压低油价就能掐断战争命脉?俄罗斯早就学会在夹缝中生存,把能源贸易转向东方。这场经济战打到现在,反而加速了世界格局的重塑。 西方领导人站在演讲台前宣布"史上最严厉制裁"时,莫斯科的加油站依然正常营业,新西伯利亚的油田照常喷涌。制裁名单越拉越长,实际效果却像用渔网拦水,看似严密实则徒劳。 这场持续数年的制裁游戏,最终受伤最深的永远是普通民众。欧洲家庭为暴涨的能源账单发愁,俄罗斯百姓为稀缺的进口商品奔波,而战争的硝烟仍在继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