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南京晨报》报道,海归留学生郝某被策反,长期潜伏在我核心要害部门,多次与间谍接头出卖情报,被判无期! 10月22日,一则新闻登上热搜,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说的是一位名叫郝某的海归留学生,因为被境外间谍盯上,最终一步步滑向深渊,不但把国家的重要机密泄露出去,最后还被判了无期徒刑。 人们一下子都议论开了,怎么一个出国深造、前程似锦的高材生,最后成了“卖国贼”?这事儿听着像电影情节,但它确确实实是真事。 说起来,郝某这事儿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他最初留学是为了读博,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也不错,按正常轨迹发展,将来回国进科研院所、企业中枢、事业单位,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时,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据公开报道,当时郝某为了参加会议,需要办理签证。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叫T的外国官员主动找上门来,看似是正常的签证审核,但实际上是有意为之。 对方装得很客气,说可以帮他加快流程,还对他研究的课题表示浓厚兴趣,两人就这么搭上了话。 慢慢地,从签证谈到学术,从学术谈到国内科研,再从科研谈到一些本不该说的东西。 开始的时候,郝某并没有太在意。 他觉得对方就是多聊几句,毕竟外国人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感兴趣也是常事。 但他没意识到,这种“感兴趣”并不简单。 T后面几次联系他,话题越来越深入,还提出可以帮他申请科研资金、提供海外发表的渠道。 郝某心动了,慢慢就把这个人当成了“贵人”。 几年后,郝某博士毕业,顺利回国,被一家重要科研单位录用,参与了多个涉密项目。 而此时,T也没闲着,一直通过加密通讯跟他保持联系。 郝某开始向对方透露一些并不算敏感的科研内容,抱着“这些东西网上也查得到”的侥幸心理。 可一步错,步步错。 对方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具体,给的钱也越来越多。 郝某一边工作一边“兼职”,最后彻底跨过了那条红线。 国家安全部门早就察觉到郝某的异常。 出差频繁、联系海外人员过于密集,还有一些不正常的资金流动。 这些线索拼在一起,已经足以引起高度警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调查,最终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公安机关将其刑事拘留。 郝某被捕后,对所有行为供认不讳。 他说自己原本没打算走到这一步,但一开始的“无所谓”,最后养成了习惯,想收手也收不住了。 法院最终判处郝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种判决,已经算是最重的刑罚之一。 因为他泄露的信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虽然他在庭审中表示悔过,但法律不会因为悔意而网开一面。 国家安全这根弦,容不得半点松懈。 其实,像郝某这样的案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近年来,国家安全部门已经多次通报类似案件,特别是那些曾在海外留学、工作、交流的人群,成为境外势力重点拉拢的对象。 因为这些人往往掌握技术,背景清白,回国后又容易进入关键单位。 如果一旦被策反,其危害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近年来一直强调国家安全教育,不仅面向机关单位,也面向普通群众。 尤其是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都在不断加强反间谍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并不是说留学就一定会出问题,而是说在接触到复杂环境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动摇原则。 参考:光明网——海归郝某被策反,长期潜伏核心要害部门出卖情报,被判无期!
☁美欧针对大陆留学生的洗脑与驯服策略,已经充分暴露。海归女博士卓拉(蒙古族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