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3 10:26:26

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坏的房子、商场、办公楼……修起来简直是个无底洞!   以色列内政部刚统计完,光特拉维夫、海法这几个大城市,就有超过3200栋建筑遭了殃。其中一半以上的损毁量意味着至少 1600 栋楼要动土,这里面最棘手的就是老小区的承重墙问题,别以为只是补条裂缝那么简单,杭州萧山区有栋老楼就因为承重墙被破坏,整栋楼成了 D 级危房,光加固就花了 150 万,35 户居民的临时安置费还另算了 21 万。 以色列这些被导弹砸出裂缝的老楼,年代比杭州那栋只早不晚,预制板结构、钢筋用量不足的问题只会更突出,加固费用怕是得按栋数百万谢克尔往上算。 就拿特拉维夫那些老小区来说,每栋楼按 30 户居民算,1600 栋就是 48000 户人家要临时安置,就算每户每天的酒店费用只算 200 谢克尔,一个月下来就是 2.88 亿谢克尔,这还没算上居民因为搬家产生的家具损耗、租房差价,这些隐性成本加起来,光安置费就能堆出个小山。 更有意思的是承重墙修复的技术难度,北京有户人家装修碰坏承重墙,光加固就花了 9 万,还耽误了好几个月工期,以色列这些被导弹直接砸中的墙体,可不是装修失误那么简单,得先做结构检测,再定制加固方案,一套流程走下来,一栋楼的修复周期至少要三四个月,这期间安置费得一直掏,简直是花钱等工期。 再说说那些商业建筑,特拉维夫市中心那家小超市算不上最惨的,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杜德有家超市曾被火箭弹残骸击穿天花板,碎片直接落在收银台旁边,虽然没伤人,但修复屋顶、清理损毁商品、停业期间的营收损失加起来,老板自己都说 “比丢了半条命还疼”。 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商铺租金是阿什杜德的三倍不止,这家被穿屋顶的超市,光是停业一周的租金损失就得上万谢克尔,更别说那些被砸坏的冷藏柜、货架,重新进货的成本,这些账算下来,小老板怕是得卖大半年货才能补回来。 商场和办公楼的修复成本更是离谱,办公楼里的电梯系统、中央空调、智能办公设备,随便被导弹碎片蹭一下就得全换,一栋中型办公楼的设备重置费用至少要 2000 万谢克尔,这还没算外立面修复、室内装修的钱。 以色列政府之前搞南部边境重建,5 年计划就砸了 48.6 亿美元,那还只是边境地区的部分建筑,这次特拉维夫、海法都是核心城市,3200 栋建筑的修复规模是南部重建的好几倍,美国《华尔街日报》估算的至少 4 亿美元修复费,显然是把账算得太轻巧了,怕是连居民楼的安置费都不够。 更头疼的是劳动力和建材的缺口,以色列建筑行业本来就缺人,早年还得从中国招 2 万名工人来赶进度,中国工人的施工速度比本地工人快 50%。 现在冲突一来,不少建筑工人要么躲防空洞要么回老家,劳动力缺口直接翻倍,工钱自然水涨船高,外籍工人的中介费用也跟着飙升,之前就有中国工人要交数千美元才能拿到工作许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这笔费用怕是得翻番。 建材方面更不用说,钢筋、水泥的价格在冲突期间已经涨了 30%,加上运输受阻,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及时拿到货,修复工程只能拖一天算一天,成本也跟着滚雪球。 最关键的是这事儿根本看不到头,加沙地带 29.2 万栋建筑的重建要花 532 亿美元,还得等 10 年才能完成,以色列这些建筑就算修复好了,谁能保证下一波导弹不会再来? 刚补好的承重墙可能又被砸裂,刚重装的超市屋顶可能再被穿个洞,这就跟给漏水的桶补窟窿,这边补好那边又破,永远没有完工的那天。 以色列内政部统计的只是已经遭殃的建筑,后续要是冲突持续,这个数字还得往上涨,修复费用更是没个上限,比起打仗时花的那些弹药钱,这些天天在涨的修复账单,才是真的能把人逼肉疼的无底洞。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