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并且要下血本加大对汽车和电池这些命脉产业的扶持。这无疑是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 说白了就是欧盟被现实逼得没辙了,急着给自己的工业补窟窿!一边是自家工厂造不出炮弹、产不了电池的窘迫,一边是美国挖墙脚、亚洲卡脖子的压力,不砸钱筑墙,欧洲的工业根基怕是要彻底垮了。 先说说那让人揪心的军工业,这可是保命的家底啊!冷战时候欧洲军工多气派,现在呢?产能直接缩水到当年的三成,说出来都让人不敢信。 就拿俄乌冲突里最缺的 155 毫米炮弹来说,欧盟前两年喊着要年产 100 万枚,结果呢?爱沙尼亚国防部扒出来真实产量也就 48 万到 70 万枚,莱茵金属的内部文件更实在,说整个欧盟一年也就造 55 万枚。 这点量别说支援乌克兰了,自己填库存都不够。德国算是欧洲军工的尖子生了,莱茵金属花 5 亿美元建了欧洲最大的军火厂,号称 2027 年能年产 35 万枚炮弹,可连工厂建设都拖了两三个月工期,谁能信它的产能承诺? 更丢人的是,2022 年就说要给乌克兰 18 辆 RCH-155 自行榴弹炮,拖到 2025 年才交了第一辆,这效率简直让人跌破眼镜。 现在欧洲议会天天喊着要给乌克兰送武器,可手里没货,只能干着急,这不就是典型的 “心有余而力不足” 嘛! 比军工更让欧盟夜里睡不踏实的,是电动车的电池。咱老百姓都知道,电池就是电动车的 “心脏”,这玩意能占一辆电动车价值的四成,可欧洲的 “心脏” 基本都攥在别人手里。 2024 年上半年全球卖的动力电池,中日韩企业占了九成以上,欧洲自己的份额少得可怜。欧盟砸了 60 亿欧元补贴,好不容易把全球市场份额从 3% 提到 17%,可核心的汽车动力电池还是突破不了亚洲的封锁。 更要命的是,现在流行的 LFP 电池,欧洲卖的几乎全是中国造的,连特斯拉在欧洲卖的电动车,一半以上的电池都来自中国。 欧洲自己寄予厚望的 Northvolt 公司,去年直接裁员 1600 人,新工厂也停建了,拿了加拿大政府的巨额融资都撑不起来,可见欧洲造电池有多难。 当年依赖俄罗斯能源,被人掐着脖子涨油价的滋味还没忘,现在电池又要走老路,欧盟能不急吗?有人警告说这是 “换个方式被卡脖子”,这话一点不假。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还在背后捅刀子。拜登政府搞的《通胀削减法案》,明着就是抢欧洲的企业。 造电动车在美国能拿 7500 美元税收抵扣,造电池每千瓦时还能再拿几十美元补贴,欧盟给的补贴比美国少不说,还分散在各个成员国,根本没法比。 奥迪都被逼得要 “逃亡” 了,关闭了布鲁塞尔分部,计划裁员 7500 人,还要花 46 亿美元去美国建厂,就为了避关税、拿补贴,说这是 “生存之战” 一点不夸张。 要是奥迪走了,宝马、奔驰能坐得住吗?到时候欧洲的汽车工厂一个个空了,几十年的汽车产业优势不就彻底没了? 所以冯德莱恩搞的 “欧洲制造” 采购标准,就是被逼出来的 “护厂符”。以前欧盟的采购规则还讲 “一视同仁”,超过一定金额的合同要公开招标,现在改弦更张,就是要把政府的订单优先给欧洲自己的企业。 比如政府要采购电动车、建储能项目,以后得先看是不是欧洲造的电池,是不是欧洲产的零部件。这招虽然有点 “护犊子”,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政府订单可是块大肥肉,能帮企业稳住产能、回回血。 就像 Stellantis 和宁德时代在西班牙建电池厂,要是能拿到欧盟的采购订单,起码能撑住场子,不然在全球电池降价潮里,欧洲企业根本扛不住。 可话说回来,这堵 “工业城墙” 哪那么好建?军工方面,德国缺熟练工人,能源成本又高,新厂能不能达标都是未知数。 电池领域,中国垄断了锂加工、阴极生产这些关键技术,欧洲想自己搞,没个十年八年根本追不上。 汽车产业,美国的补贴诱惑摆在那,企业跑路的心不是那么容易拉回来的。欧盟自己也清楚,到 2030 年 90% 电动车电池本地生产的目标,现在看大概率要泡汤。 但不建不行啊!现在的欧洲就像个家底快被掏空的大家庭,要是连汽车、电池、军工这些顶梁柱产业都保不住,以后在国际上更没话语权了。 冯德莱恩敢下血本,就是明白这是 “破釜沉舟”—— 要么靠 “欧洲制造” 把工业拉回来,要么眼睁睁看着产业链被拆得七零八落。这哪是什么 “战略自主” 的野心,根本就是为了保住欧洲工业的半条命!
现在日本物价至少是中国的3倍,即日本月薪20万日元≈9200人民币,等同于中国月
【129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