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什么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欧美正在切换科技树。以前这样对日本搞过好几次,比

义气先义 2025-10-22 19:13:56

西方为什么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欧美正在切换科技树。以前这样对日本搞过好几次, 比如氢燃料电池和等离子平板显示器, 一但发现竞争不过, 就切到备用赛道, 干掉你已经布局好的科技生态。 近年来欧美那边电动车的事儿闹得挺大,美国有五千多家经销商联名上书,求政府缓一缓排放标准和电动车强制目标,欧盟汽车行业也跟着游说,想把2025年的排放限值推迟两年。英国直接把2030年禁售燃油车的期限挪到2035年,美国那边也放宽了2030年减排和电动车销量计划。乍一看,这帮老牌车企和政府像是一夜之间集体刹车,电动化进程从狂奔变龟速。为什么啊?简单说,销量上不去,钱赚不着,基础设施跟不上,消费者还顾虑安全和成本。福特Model E电动业务第二季度亏了11亿美元,用燃油车和混动车赚的钱勉强补窟窿。欧洲电价高,充电比加油贵,充电桩少,消费者买不起大电池的SUV。结果呢,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虽破1700万辆,但欧美渗透率卡在25%左右,远不如中国40%以上。车企们一看,这条路走不通,赶紧找备胎,转向混动或氢燃料啥的,试图拉平差距,顺带搅黄对手的布局。 这套路欧美玩得可熟了,早几年对日本下手好几回,等离子平板显示器就是典型。90年代初,日本企业像松下、富士通、日立这些,砸重金搞等离子技术,那时候大屏电视市场他们占七成,面板生产线日夜转,玻璃基板组装得飞起,深黑对比和宽视角甩液晶几条街。欧美起初也跟风,但一看成本高、功耗大,IBM1987年就关了纽约等离子厂,转头押注液晶。韩国三星和LG更狠,1995年大规模量产二代线,成本砍一半,体积还大。结果日本傻眼了,松下大阪总部一看数据,液晶价格暴跌40%,赶紧压缩产能,2013年尼崎最后一家等离子厂关门,工人打包走人,市场份额崩到不足一成,损失上千亿日元。整个供应链、专利壁垒全废,日本布局多年的生态直接被干掉。欧美呢?液晶一统江湖,三星LG后来居上,日本从垄断全球90%份额,到现在面板产业边缘化,JDI收购OLED都拖到2019年,韩国人早三年量产了。这事儿说白了,日本技术牛但路径错,欧美不跟你硬拼,绕道超车,韩国捡漏。 氢燃料电池那回也差不多,日本从90年代就砸钱,丰田1992年起步,2014年Mirai下线,加氢三分钟,续航650公里,零排放只冒水汽。政府补贴建站,税惠买车,目标2030年卖80万辆。本田也跟进,第三代系统功率150千瓦,成本减半,耐用翻倍。欧美车企本也投电动,但电池成本掉到每千瓦时100美元,充电桩遍地开花,氢基础设施得砸几万亿美元,管线铺设难上加难。通用福特底特律一看数据,氢站稀疏,推广成本高,转头强化固态电池和混动。结果日本Mirai销量勉强过万,韩国补贴7218亿韩元推1.1万辆,但欧美不买账,电动车全球份额拉到47%。日本企业负担重,研发支出压垮竞争力,日产甚至暂停氢项目,转纯电。本田虽嘴硬说氢是终极环保,但实际销量惨淡。欧美这招高明,避开日本强项,电动路径碾压过去,氢生态建一半就扔,逼日本重头来过。 现在轮到中国了,欧美电动车放缓,负面消息满天飞。2025年头几个月,起火事故报道刷屏,广州两起60辆两轮电动车连环烧,消防水枪喷半天,黑烟冲天,舆论直指电池隐患。虽说四轮车起火率低,2024年召回38万辆新能源车中28万涉电池,但热失控概率高,燃烧1000度以上,毒气多,扑救难。环保质疑也来势汹汹,文章列电池矿产开采数据,锂镍挖矿尘土飞扬,碳足迹全生命周期不比燃油低多少。火电占比高,充电间接污染大,回收链条不完善。氢燃料报道突然多起来,专家吹加氢快、耐寒好,丰田第三代系统效率升1.2倍,续航多20%,成本降,媒体镜头对准站网布局,强调基础设施潜力。论坛数据对比,氢利用率38%虽低,但补能三分钟,甩电动半条街。欧美这是在唱哪出?一边推迟政策,一边放大中国电动车的痛点,试图拉大家回混动或氢道,搅乱已建好的充电生态。 可中国不一样,日本市场小,切换容易,中国保有三亿辆,公路网密,超高压电网牛到1.1万伏,线路蜿蜒山间,负载稳如老狗。变电站操作员转开关,屏幕均衡,城乡全覆盖。马伟明院士领衔的大功率电磁技术,直接撑起快充桩群,十二相发电机整流系统,稳定性预测、振荡抑制、故障诊断全搞定,德国公司还买他稳定装置专利。风电变流器从进口230万一台,国产后降到98万,永磁直驱机组并网无压力。舰船中压直流电力领先国外十年,电磁弹射绕过蒸汽,航母直奔先进。这技术不光军用,民用新能源接入顺溜,分布式发电国产化推一把。欧美想切道?风险爆表,重塑供应链断裂,通胀上来,氢网几万亿砸不起。

0 阅读:72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