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琼崖纵队出现在四野官兵面前时,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2万多名战士,全身穿

地缘历史 2025-10-22 16:52:40

当琼崖纵队出现在四野官兵面前时,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2万多名战士,全身穿的破破烂烂的,很多人都还穿着历经沧桑的红军军装,有的人甚至还打着赤脚。   当四野的兵到了琼崖,一眼看过去,全都惊住了。   这哪像是一支正规部队?破衣烂衫,赤脚板凳,有的还穿着十几年前的红军旧军装,一身补丁补到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可就是这群人,在海南岛上硬生生把国民党顶了二十多年!   四野官兵都傻了眼,你能想象,眼前这支看起来像是刚从山沟里出来的队伍,居然是全岛最硬的骨头?   要不是现场看见,谁敢信?   琼崖纵队的骨头,是从椰子寨那枪声里打出来的。   那是1927年,国民党刚刚在全岛搞了个大屠杀,四二二事变,杀光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被逼进山,就在嘉积镇外围的椰子寨,杨善集带着一伙人,端起枪就干,打响了海南岛的第一枪。   虽然最后杨善集牺牲了,但队伍没散,王文明、冯白驹接着干。   从那一刻起,琼崖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火种,就再没熄过。   可问题来了,岛上资源本来就少,敌人比他们多十倍不止,怎么活下去?   他们钻进了母瑞山。   那是真正的“山不藏人,人藏山”,全靠老百姓一口菜一口饭撑着。   1932年,敌人第二次围剿,冯白驹带着一百来号人退进深山,没粮没火没药,吃野果、啃树皮,点火都得钻木头。   八个多月,愣是没让敌人找到。等他再从母瑞山突围出来的时候,身边只剩25个人了。   可谁都没喊一声苦。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支队伍倒了,海南岛就彻底完了。   这就是琼崖纵队的出身。不是编制,不是命令,是活生生熬出来的。   到了抗战那会儿,他们又改了个名,叫琼崖抗日独立队,名义上和国民党合作,实际上还是自己干自己的。   日本人上岛的第一天,冯白驹就带人上山,开始打游击。靠着山里的根据地,他们打了七年,硬是让日本人不敢在五指山脚下多待一晚。   你以为这就完了?其实最难的,是抗战之后。   1945年,日本人走了,国民党又回来了。琼崖纵队没退,反而越来越壮大。   1947年开了个大会,正式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那会儿才七千来人,装备还是那些老掉牙的破枪,可他们已经准备好转运动战了。   换句话说,他们不再是藏着打,是要主动出击了。   接下来三年,白沙、保亭、乐东全拿下,五指山根据地成了整个岛上的革命中心。   秋攻、春攻、夏攻,三大军事行动干掉敌人四千多人,连带着还缴了一大批枪。   他们开大会的地方,连个屋子都没有,就在几棵大榕树底下,六十来号人围一圈,冯白驹念着报告,说“我们不光要打,还要建”,底下人就点头,没人觉得这是空话。   那是真要命换出来的信念。   再说回1950年,中央下令解放海南岛。可怎么渡海呢?敌人有军舰,咱们只有木船。   四野的人一开始也犯难,还是琼崖纵队的人出主意——偷渡,分批来,我们接应。   说干就干。老百姓拿出40万元买解放公债,凑了170多艘木帆船,6万民工、400多个船工,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最后一仗,打赢了,岛就解放了。   3月份开始,琼崖纵队连续接应四批四野部队上岸。   到了4月16日,四野主力强渡,琼崖纵队在临高角接应,23号拿下海口,5月1号,全岛解放。   你以为四野赢了?其实没有琼崖纵队打的底子,四野哪儿敢渡海?打军舰靠木船,不是疯子就是英雄。   所以,当四野官兵看见这支“破破烂烂”的队伍时,不是吃惊,是服气。   他们是真正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铁军。   很多人后来在回忆里都说,琼崖纵队不是一支普通部队,他们是孤岛上的灯塔,是海南人民用命养出来的希望。   结局很简单:这支穿着破衣、打着赤脚的队伍,用两万五千人的兵力,接应四野打下整个海南岛,彻底终结国民党在中国的最后一块地盘。   这不是传奇,这是真事。   你可能看不懂他们的装备、他们的穿着,甚至他们的打法,但你必须承认:他们打出来的,是中国军队最硬的一块铁。 信息来源:《海角红旗 —— 在海南岛孤军奋战二十三年的琼崖纵队》——中国军网

0 阅读:2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