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今天(北京时间10月20日)发文写道:“当特朗普总统承诺美国优先时,全球精英们称他危险。事实证明,他们真正担心的是,他会团结世界各国,抵制那些自毁性的全球治理方案。联合国碳税就是如此。” 首先得纠正个关键误会,他嘴里的 “联合国碳税” 根本不是联合国搞的全球通用税,说白了,这是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事组织在商量的 “海运碳税”,专门针对那些跑国际航线的货船、油船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钱,只跟海运行业有关,可不是所有行业都要交的,这点先弄明白,才不会被带偏。 先说特朗普那 “美国优先” 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年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时候,国际上确实好多国家和组织都觉得不安,不是瞎担心,是他干的事儿实在太 “顾自己” 了。 就拿气候和能源这事儿说,特朗普任内直接退出了《巴黎协定》,那可是全球大多数国家一起签的减排协议,他说退就退,就因为这协议可能限制美国化石能源的开采。不仅如此,他还签了行政令,鼓励美国多挖石油、多采天然气,甚至把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都排除在 “能源资源” 之外,摆明了就是要护着本土的石油、天然气企业。 那时候大家说他 “危险”,真不是针对他个人,是怕美国这种 “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的单边做派,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全球合作框架给拆了。比如国际上本来都在商量怎么一起减排,美国突然撂挑子,还反过来给清洁能源拆台,这不是破坏规矩嘛?可鲁比奥说特朗普 “会团结世界各国抵制自毁性方案”,这事儿纯属往自己脸上贴金,跟实际情况差太远了。 就拿他举的海运碳税例子来说,美国确实反对,但根本不是美国团结了其他国家,而是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立场差得老远。先说说支持的国家,欧盟、日本这些国家早就亮明态度要支持,欧盟的绿色技术本来就领先,早点搞碳税,他们的环保船舶、绿色燃料能更早占领市场。 还有那些小岛屿国家,比如图瓦卢、马尔代夫,海平面一年年上升,再过几十年可能整个国家都被淹了,他们比谁都急着减排,自然盼着碳税能早点落地。2024 年 3 月国际海事组织开第 81 届会议的时候,已经有 34 个国家支持搞海运碳税,到了 2025 年 10 月要开的会议,更是有 63 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这可不是美国能挡得住的。 再看反对的国家,除了美国,还有巴西、阿根廷、阿联酋这些。但大家反对的原因压根不一样,巴西和阿根廷主要靠出口农产品、矿产过日子,所有货物几乎都靠海运,要是收碳税,运输成本一涨,他们的东西在国际上就没那么便宜了,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可美国反对,纯粹是为了护着自己的石油生意 ——2023 年美国一天能产 1290 多万桶石油,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海运碳税一收,船用燃料的成本就得涨,石油卖不动,美国石油商的利润不就少了?特朗普政府本来就想靠扩大石油开采压低能源价格、稳住通胀,怎么可能同意这种增加成本的政策呢?这根本不是 “团结各国”,就是大家碰巧都反对,但各有各的私心罢了。 更打脸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专门做过研究,说在 193 个联合国成员国里,美国对多边主义的支持指数排倒数第一,是最不配合联合国合作的国家。他还说美国动不动就搞单边制裁,违反国际承诺,根本没资格说 “团结世界”。 就拿这次海运碳税来说,特朗普眼看支持的国家越来越多,居然直接放狠话,说哪个国家敢公开支持,美国就制裁谁,这哪是团结,分明是威胁嘛?可即便这样,还是有 63 个国家投了赞成票,根本没人听他的。 再说说这海运碳税到底是不是 “自毁性” 方案,得拿数据说话,不能光听鲁比奥瞎嚷嚷。先搞清楚海运业是个什么情况:全球 80% 的贸易都靠船运,小到咱们买的进口手机、化妆品,大到工业用的铁矿石、原油,几乎都得靠远洋货船运过来。 但这行业也是个 “污染大户”,每年要烧全球 5% 的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 10 亿吨,比不少国家全年的排放量都多。要是不减排,气候变暖只会越来越严重,那些小岛屿国家迟早要被海水淹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国际海事组织商量碳税,根本不是为了收钱坑人,核心是想攒点资金干两件实事:一是研发绿色燃料,比如甲醇、氨气这些烧了不排碳的燃料,现在这些燃料比石油贵不少,用的船少,收的税正好能补贴研发,缩小价格差距。 二是帮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要么帮他们升级船舶技术,要么补偿他们因为海平面上升受的损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专门算过账,就算按最高标准收碳税,到 2050 年对全球 GDP 的影响也就 0.09%,差不多等于九牛一毛。要是把收来的钱都用在帮落后国家转型上,影响还能降到 0.08%,这怎么能叫 “自毁性” 方案呢?
特朗普现在是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对中国,特朗普既害怕,又讨厌,害怕的是,一旦同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