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2018 年那波贸易战大家都记得吧?美国一上来就对咱们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关税,唾沫星子横飞地指责咱们,换别的国家说不定早乱了阵脚。 可中国没跟着骂街,反手就盯上了大豆 —— 这可是美国农民的命根子啊。2017 年咱们还从美国买 3285 万吨大豆,2018 年关税一加,直接降到 1664 万吨,几乎腰斩,到 2019 年更跌到不足 900 万吨。 你看这反击多精准,既打疼了对方,又没把路堵死 —— 咱们没说彻底不买美国大豆,只是把采购重心转了转,这叫 “打蛇打七寸”,不是瞎胡闹。 再说说所谓 “最新一轮交锋”,德媒觉得咱们突然变得激进,其实这都是早有铺垫的后手。2025 年 4 月美国搞 34% 的对等关税,中国立马跟进,还加了稀土出口管制,把 12 种稀土金属都纳入管控。 这步棋可不是临时起意,稀土是高科技和国防的关键材料,美国 80% 以上都得从中国买,他们的 F-35 战机、导弹都离不开这东西。 美国国防部自己都承认,这一下能延缓他们军工项目至少 6 个月,成本还得涨 15%。要是真没料到美国反击,能这么快拿出这么狠的招?早备着的家底罢了。 而且中国这些年一直在铺后路,怎么可能被美国的反击打个措手不及?就说大豆,咱们进口依存度是高,但来源早就不是美国一家了。 2024 年咱们进口 1.05 亿吨大豆,巴西占了 71.1%,美国只剩 21.1%,剩下的来自阿根廷、俄罗斯这些国家。 国产大豆也在发力,从十年前的 1200 万吨涨到 2024 年的 2065 万吨,连续三年稳定在 2000 万吨以上。粮食安全这块的底气足得很,美国再怎么折腾,咱们的餐桌也不受影响。 更别说贸易伙伴早就多元化了,美国不是唯一的市场。现在中国跟 30 个国家和地区签了 23 个自贸协定,东盟都连续 5 年是咱们第一大贸易伙伴了,2024 年贸易额快 7 万亿元,增长 9%。 RCEP 生效这三年,咱们跟协定国的贸易占比一直保持在 30% 以上,2023 年就有 12.7 万亿元。以前从美国买的能源、农产品,现在从巴西、智利、东盟都能补得上。 2024 年中国对智利贸易额比协定生效前涨了 7.5 倍,智利车厘子、葡萄酒满大街都是;跟哥斯达黎加的贸易也涨了 37.7%。美国那边还在搞 “脱钩”,咱们早就把 “朋友圈” 扩大多了,他们的反击再猛,能伤着咱们根本吗? 国内市场的底气更不用说,202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 47 万多亿元了,增长 7.2%,网上零售额就有 15 万多亿元。农村市场也起来了,2023 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8%,比城镇还快。 以前可能还担心美国市场丢了影响就业,现在国内消费就能扛住大半,企业不用吊死在美国这棵树上。 要说 “失控”,那也是美国自己失控了。2018 年加关税,美国每个家庭每年多花 831 美元,把减税的好处全抵消了。 2025 年特朗普威胁加 100% 关税,结果自己国内企业先扛不住,汽车业、石化业全叫苦,连美国化学理事会都呼吁赶紧谈判。 反观中国,每次反制都有章法,2025 年中美谈判,咱们取消 91% 关税,保留 10%,既给了台阶,又守住底线,哪像失控的样子? 德媒说的 “宁死也要赢” 纯属误解,中国从来没想过要 “赢” 得鱼死网破,只是不想输得任人欺负。从 2018 年大豆反制到现在的稀土管制,每一步都是 “以战止战”,目的是让美国回到谈判桌,不是要彻底撕破脸。 商务部早就说了,反制是 “不得已而为之”,大门一直开着谈。可美国非要搞单边霸凌,咱们总不能跪着让步吧?这不是 “宁死也要赢”,是 “有理有据护权益”,换成谁都得这么干。 美国是想靠霸权压垮中国,维持自己的老大地位;中国是想公平做生意,护住自己的发展权。咱们的 “沉稳” 不是怕,是有策略;“强硬” 不是冲动,是有底气。 从大豆到稀土,从内需到自贸伙伴,每一步都算得明明白白,怎么可能没料到美国的反击? 所谓 “宁死也要赢”,不过是咱们不愿任人宰割的底线,这底线背后,是超大规模市场的韧性,是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是十几亿人的团结。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有本事把损失降到最小,还能趁机升级产业、拓展市场。美国再怎么猛冲猛打,也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更撼不动中国的根基。 德媒要是真想看明白,别光盯着表面的 “交锋”,多看看中国这些年铺的路、攒的底气,就知道所谓 “失控”“极端” 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
美国人急了,贸易代表当着全世界的面,几乎是摊牌了。他说,我们中国,已经拿到了全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