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高市早苗胜选当天,最先等来的,不是北京的贺电,而是中方的警告。 据央广网报道,高市早苗胜选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做出了回应,日本的政权更迭,也会对中日关系带来变化。 这个变化显然是比较消极的,因为中方不仅没有发出祝贺,反而言辞锋利,要求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维护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高市早苗是谁?在日本政坛,她可不是个无名之辈。作为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忠实门徒,她几乎完整继承了安倍的政治衣钵,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激进。 她被贴上了“超级鹰派”的标签,这个标签不是白来的。她曾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种行为在中韩等邻国看来,是对历史公然的挑衅,是对战争受害国感情的严重伤害。 她还公开主张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让日本成为一个“能战的国家”。这些言论,每一个都精准地踩在中方的红线上。 所以,当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不提祝贺,只强调“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时,这背后的深意已经不言而喻。这番话,与其说是对现状的评论,不如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打的一剂预防针。 中方反复强调的“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基石,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日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方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然而,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恰恰是这块基石上最危险的裂缝。她不仅与台湾地区的某些政治人物过从甚密,甚至曾公开发表过“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极具煽动性的言论。这种论调,完全是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 台湾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碰不得的红线。任何试图在这条红线上试探、玩火的政治人物,都必然会招致中方最强烈的反应。 高市早苗的这些言论,无异于在中日关系这栋本就有些老旧的建筑上,又拆掉了几根关键的承重墙。 历史问题同样是绕不过去的坎。靖国神社问题,就像中日关系里一个周期性发作的顽疾,每次有日本政客高调参拜,都会引起两国关系的剧烈波动。 高市早苗对此不仅毫无避讳,反而引以为傲。她认为参拜是“对为国捐躯者的哀悼”,是个人自由。但这种自由,建立在对历史的错误认知和对邻国感情的漠视之上。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连侵略历史都缺乏正确认识时,又如何能让邻国相信它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方的警告,正是源于这种深层次的不信任。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更是对一个国家政治走向的深切忧虑。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开始公然美化侵略历史时,整个国家的方向都可能发生偏转。 当然,高市早苗的崛起,也并非孤立现象。它背后是日本国内政治生态整体右倾化的一个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化和美国的战略调整,日本国内寻求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推行其“印太战略”,也在有意无意地松开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缰绳,鼓励日本在军事和安全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市早苗这样的鹰派人物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支持。她的政治主张,虽然激进,但却迎合了一部分日本民众对国家强大地位的渴望,也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的言论如此具有争议,却依然能在政坛拥有一席之地。 所以,当中方发出警告时,这不仅仅是对高市早苗一个人的警告,更是对日本整个政治走向的一种提醒。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上深度捆绑,谁也离不开谁。 但政治上的互信,却像一件千疮百孔的衣服,经不起更多的撕扯。高市早苗的竞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日关系中那些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她虽然没能当选,但她所代表的那种政治思潮并没有消失。它依然在日本政坛涌动,随时可能找到新的出口。 这场围绕日本首相选举的博弈,最终以岸田文雄的胜选告一段落。但高市早苗在选举中展现出的能量和影响力,已经给未来的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就像一个悬在头顶的警示牌,提醒着所有人,中日关系这条大船,前方依然有暗礁和风暴。 中方的警告,与其说是针对某个人,不如说是为了守护两国关系最后的那道防线。当政治人物的言论不断试探底线,当历史的伤疤被反复揭开,未来的两国关系,是会走向更深的冰谷,还是能找到一丝转圜的余地?这恐怕是所有关心东亚和平与稳定的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郑丽文这一次学聪明了!在赖清德,民众党纷纷对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相发出贺信之后,这
【1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