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仗已经打完了!很多人以为,中美开战在即。错了!真相是,最接近战争的时刻,是2016年的南海。当时美国双航母压境,叫嚣“今夜开战”,结果在中国120艘战舰和东风-21D面前,连夜后撤几百海里。那一晚,美国就已彻底失去了动武的胆子! 自从我们的军事力量发展到一定水平,大国之间直接热战的选项基本就被排除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顿后来有句话点得很透,他说尽管有分歧,但美中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目标,就是永远不要与彼此开战,因为那将是“所有人的灾难”。这话从美军高层嘴里说出来,分量不一般。 实际上,前任参联会主席米利甚至在特朗普总统任期的敏感时段,两次秘密致电中国军方高层,明确保证美国不会发动攻击,并承诺若真有行动会提前警示。 这些举动虽然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但充分说明了一点: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是美军高层一种深刻的共识和底线。 所以你看,真正的“战争”早就换了赛场,最近一轮从2025年2月开始的关税博弈,就是这种新型战争最典型的例子。特朗普政府以为还是过去那种美国一瞪眼别人就服软的老剧本,找了些借口对中国商品轮番加征关税,税率一路堆高到惊人的145%。 这阵势摆明了是想用单边霸凌手段逼中国让步。 但中国这边的反应完全不同以往。商务部的表态就八个字:“绥靖换不去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 你不是加税吗?那我就对等地反制回去,你加多少我也加多少。这种对等反制让美国进口商瞬间尝到了苦果,美国自己的一季度GDP环比就萎缩了0.3%。 有研究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要是硬撑下去,可能让美国家庭平均损失4400美元,全美还得减少70万个工作岗位。贸易战这玩意儿,真的没有赢家。 美国本来想着自己还是当年那个一呼百应的全球霸主,可时代早就变了。1985年他们逼着日本签广场协议的时候,美国GDP占全球33.3%,那时候他们确实有嚣张的本钱。 但四十年后呢?美国份额掉到了25%,中国追到了18%,欧盟也占17%。而且美国自己还背着巨额国债,实力此消彼长,它再想用老办法号令天下,别人就不一定跟了。欧盟、日本这些传统盟友,也没几个真心实意跟着它跑,更多是反制的反制、拖延的拖延。 台湾的时事评论员郭正亮点破了关键,在第一时间,中国和欧盟没有“下跪”,美国发动的这场关税战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较量了一个多月,美国发现高关税不但没压服中国,反而让自己国内物价压力山大,码头空箱堆积,商业界怨声载道。逼得他们只好又坐回谈判桌。 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发布了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取消4月以来加征的91%关税,再暂停24%的关税90天,中方也对等地取消和暂停了相应的反制关税。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沈逸教授说得很直白,这当然是中方的胜利。“最开始我们好好地在做生意,对面冲过来用125%的关税砸向我们,我们对等反制了,打回去了……迫使对方主动来和我们谈……相当于把对方推了回去,阻断了对我们实施的霸凌。” 不过也得清醒,这并不代表中美之间就天下太平了。 联合声明里双方都还保留了10%的关税作为后续博弈的筹码。而且美国在经贸领域稍微缓和的同时,对中国的科技打压可一点没手软,三天两头还把中国科技企业往“实体清单”里塞。 这种“经贸缓和+科技围堵”的组合拳,说明美国的对华战略本质没变,就是在低端产业链上想缓解一下自身通胀压力,同时继续在高端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精准打击。 特朗普这人办事也没个准谱,翻脸比翻书还快,后面会不会又搞出什么新花样,谁也不敢打包票。 但无论如何,这一轮激烈的关税战打下来,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现实: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实在太巨大了,产业链深度融合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 2024年双边贸易额能冲到6883亿美元,中国市场更是占了美国芯片设备销售的四成,全美近三分之二的电子产品都依赖中国制造的成熟芯片。这种深度的绑定,使得“脱钩”根本就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的博弈变成了“低烈度冲突管控”,大家是在竞争中寻找共存的边界。 回头再看,2016年南海的那次对峙,就像一场高压测试。它测试出了双方军事冲突的代价高到无法承受。而2025年的这场关税战,则是另一场测试。 它测试出了美国即便在经贸领域想复制过去那种极限施压的成功,在中国面前也已经彻底失灵了,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有决心也有能力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所以,别老担心中美会打热仗了。仗,在另一个维度上已经打过了,而且见过了分晓。未来的中美关系,更可能是一种“摩擦中共存,竞争中共治”的复杂状态。这种大国博弈注定是场马拉松,考验的是双方的耐力、定力和智慧。 我们要做的,是保持足够的战略自信和定力,脚踏实地发展自己。毕竟,实力才是维护自身利益最坚实的底气。
中美之间,仗已经打完了!很多人以为,中美开战在即。错了!真相是,最接近战争的时刻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22 10:50: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