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抢,铜真的不够用了! 最近,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这两大赛道上,芯片的算力竞赛打得火热,电动车的销量节节攀升。 然而,今年7月,特朗普突然放话,说要考虑对进口的铜征收高达50%的关税,美国的铜期货价格一度飙升了将近10% 。紧接着,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也发布了一份报告,发出了一个更吓人的警告:到2035年,全球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半导体生产,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铜供应中断而受到严重影响,这个风险是现在的四倍。铜,这种我们用了几千年的古老金属,正在悄悄地把我们推向一场“系统性短缺”的悬崖边上。 就在铜的地位越来越无可替代的同时,两股巨大的力量正在疯狂地“挤压”全球的铜资源,彻底改变了过去几十年铜市场的供需逻辑。这两股力量,就是人工智能浪潮和全球能源转型。 进入2020年代,AI数据中心成了新的“吃铜巨兽”。一颗英伟达H100芯片里的铜线长度就超过2公里,这已经很惊人了。但更颠覆的是,最新的GB200芯片,英伟达直接用铜缆替代了昂贵的光模块,搞起了“铜进光退”。一台GB200 NVL72服务器机架,里面密密麻麻地塞了5000根铜缆,总长度接近2英里,用来连接72个GPU。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用铜缆比用光纤,一个机架就能省下20千瓦的电力。对于动辄需要几十上百兆瓦电力的AI数据中心来说,这笔账非常可观。一个中等规模的10兆瓦AI数据中心,光是铺设电力线缆,就需要消耗上百吨的铜。随着全球AI算力的竞赛愈演愈烈,这样的数据中心正在全世界疯狂建设,对铜的需求简直是一个无底洞。 再看能源转型。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铜需求来源。风力发电的输变电系统、光伏电站的汇流箱、全球电网为了接纳这些新能源而进行的升级改造,哪一样都离不开铜。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一辆普通的燃油车,大概需要23公斤的铜。而一辆混合动力汽车,需要40到60公斤;一辆纯电动汽车,则需要高达80到83公斤的铜,是燃油车的三倍还多。 现在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电动车,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预测,到2030年,仅仅是跟“脱碳”相关的铜需求,每年就会增加到520万吨 。这两股力量叠加在一起,让铜从一个普通的工业金属,一跃成为驱动“科技+能源”双革命的战略金属。全球对铜的需求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爆发。根据多家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铜需求量可能会达到3000万吨甚至4000万吨以上,而供应缺口可能高达数百万吨。 然而,最大的威胁来了。就在需求端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的时候,供应端却像是被绑住了手脚,步履维艰。全球的铜供应体系,正面临着“扩产难、运输险、气候扰”这三重困境。这种供需失衡,不是短期波动,而是一个由产业规律、地理格局和环境变化共同决定的长期挑战。 铜不像锂、钴这些“新兴金属”,它的全球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这意味着想找到一个新的、品位高、储量大、容易开采的大型铜矿,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从产业规律来看,一个大型铜矿从最初的勘探,到可行性研究,再到矿山建设,最后到正式投产并达到设计产能,整个周期通常需要15年以上。这是一个极其漫长和烧钱的过程。 更要命的是,一份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铜产能大约只有300万吨,而同期的需求增量预计高达800万吨,这意味着新增的产能连需求增量的一半都满足不了,具体来说,只能满足37.5%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它清晰地告诉我们,未来几年,铜的供应缺口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 还有一个越来越致命的因素。铜矿开采是一个极度依赖水的行业,而全球主要的产铜国,比如智利和秘鲁,它们的铜矿大多位于极其干旱的地区 。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让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普华永道的报告就警告说,全球一半以上的铜矿正面临严重的干旱风险 。 除了干旱,还有洪水。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它们会直接摧毁矿山的基础设施和运输道路,造成生产中断。 最后,还有“运输险”和地缘政治的干扰。铜的全球供应链非常长,从南美洲的矿山开采出来,要经过漫长的海路运输到亚洲等地进行冶炼,再加工成产品。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供应。而特朗普提出的50%关税威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场正在到来的铜危机,意味着什么?首先,全球发展成本将系统性抬升。铜价的上涨,会像水波一样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从AI服务器的造价,到你家安装光伏板的成本,再到你购买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所有东西都会变得更贵。其次,这将引发一场激烈的全球资源争夺战。拥有铜矿资源的国家,比如智利、秘鲁、刚果,它们的战略地位将空前提升。而像我们中国这样,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但自身资源禀赋不足的国家,将面临巨大的供应链安全压力。
救命!AI这波操作笑不活了,沙参到底犯了啥天条啊!刷到AI整出来的离谱结论
【132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