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式同意了 10月21日,美国上诉法院点头了,允许特朗普总统把军队派到波特兰市去,这事可闹大了! 其实这不是联邦政府头一回打地方治安的主意,早在今年9月特朗普就点名芝加哥、波特兰这些城市“治安失控”,现在上诉法院点头放行,等于给总统的“强力治安”开了绿灯,可这背后藏着的联邦和州权的死结,估计没那么容易解开。 说白了这事的根子还是美国宪法里埋的雷。宪法第十修正案把没明确给联邦的权力都留给了州,可《暴动法案》又赋予总统在“暴乱或联邦法律没法执行时”调兵的权力,这俩条款碰一块,就成了联邦和地方博弈的战场。 以前联邦军队介入地方骚乱,比如1992年洛杉矶骚乱,好歹还得有地方政府请求这个前提,可这次特朗普政府直接绕开俄勒冈州州长,打着“保护联邦设施安全”的旗号就要派兵,这步子迈得实在太大了。 俄勒冈州司法部长早就放话,说这是“非法且违宪”的越权行为,毕竟波特兰的抗议活动再乱,当地警察局还能维持基本秩序,轮不到联邦军队来抢戏。 看看芝加哥的先例就知道这事多棘手。今年10月初特朗普派得州国民警卫队进驻芝加哥,结果州长、市长、法院三重反击,不仅提起紧急诉讼,还直接声明不接受联邦调度。 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最后驳回了特朗普政府的申请,维持了禁止部署的裁定。可这次波特兰的上诉法院却反着来,这就有意思了——同样是联邦派军,不同地区的法院判得完全不一样,说到底还是背后的政治算盘在响。 波特兰是典型的“蓝州蓝城”,而特朗普政府代表的“红色联邦”,把治安问题政治化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总统嘴里的“恢复法律权威”,在地方看来就是借治安之名搞政治施压,毕竟把“无序城市”的帽子扣在民主党治理的地区,既能讨好保守派选民,又能在大选前强化自己“强硬执政”的形象,这买卖怎么看都不亏。 可这步棋走得也太险了。2020年波特兰因为黑人男子被警察射杀引发的抗议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当时联邦政府派去的国土安全部执法人员就和抗议者爆发过激烈冲突,催泪瓦斯、橡皮子弹成了街头常态,最后不仅没平息骚乱,反而让更多民众加入抗议队伍,连当地警方都看不下去,公开指责联邦执法人员“挑衅性执法”。 现在换成军队进驻,性质就更严重了——国民警卫队带着真枪实弹上街,面对手无寸铁的抗议者,一旦擦枪走火,后果真不堪设想。 更别说波特兰市民对联邦干预的抵触情绪本来就强烈,2020年就有上万民众上街抗议联邦执法人员“占领城市”,这次军队一来,估计直接就点燃更大规模的反抗怒火。 舆论场里早就吵翻了。《华盛顿邮报》直言这是特朗普在重新定义“联邦权力边界”,一旦这个先例立下,未来的总统就能随便以“治安”为由插手地方事务,州权原则就名存实亡了。 《纽约时报》更担心这会成为“军队干预内政的危险先例”,毕竟美军向来有不参与国内政治的传统,现在却被绑上政治战车,这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来说是个巨大考验。 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美国民众反对在州长不同意的情况下派兵入州,就连部分共和党议员都看不下去,觉得这是“联邦政府过度扩张”。 可特朗普政府显然没打算收手,有消息说他们已经在筹备向西雅图、旧金山这些民主党主政的城市派遣军队,看来是铁了心要把这场“联邦VS州权”的博弈进行到底。 最麻烦的还是司法层面的连锁反应。俄勒冈州已经明确说要上诉到最高法院,其他几个可能被派军的州也在摩拳擦掌,准备联合发起诉讼。 这让人想起1970年代的“尼克松-州长调兵案”,当时最高法院驳回了尼克松政府的调兵请求,确立了“无地方请求不得派军”的原则。 可现在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占多数,最后判决会偏向哪一方真不好说。如果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政府,那美国的联邦制就会被撕开个大口子,地方政府的自治权会被严重削弱;要是驳回上诉,特朗普政府不仅颜面扫地,还可能影响他在保守派选民中的支持率,毕竟“强力治安”是他重要的竞选口号。 这场闹剧根本不是什么治安问题,而是美国政治分裂的集中爆发。特朗普政府想靠派军捞政治资本,地方政府要捍卫自己的宪法权利,可普通民众却成了这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历史早就证明,靠军队维持的“秩序”从来不是真秩序,1960年代民权运动期间联邦军队进驻南方各州,虽然暂时平息了暴力冲突,却留下了长达数十年的种族裂痕。 现在波特兰又要重蹈覆辙,真不知道这场由法院裁定点燃的战火,最后要烧到什么时候才能灭。美国的联邦制根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特朗普这步险棋,到底会让美国走向团结还是更深的分裂,恐怕只有时间能给答案。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