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1年,新四军科长找到刘奎,对他说:“部队要过江了,上级决定让你留下

千浅挽星星 2025-10-21 16:43:30

[太阳]1941年,新四军科长找到刘奎,对他说:“部队要过江了,上级决定让你留下来打游击。”刘奎一愣:“就我一个人?”科长回答:“还有两个重伤员!”   1941年的皖南,新四军主力北撤之后,这里成了一片危机四伏的真空地带,就在这时,31岁的军部参谋刘奎接到了一个任务。   上级要求他留下,带着两个重伤员,靠两支枪、七块银元和几十发子弹,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把革命的火种重新给点起来,然而,刘奎不仅做到了,还留下了一段传奇。   最初,这支队伍的窘迫可想而知,武器除了刘奎手里的枪,就是新加入的五位农民兄弟手里的砍柴刀和鸟铳,硬拼是不可能的,刘奎看上了旌德县庙首乡公所,那儿防备松懈,却有二十多条枪。   整个行动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先靠地下党的情报锁定了这个软柿子,然后伏击了一小队伪警察,扒下他们的军装当道具,战士们摇身一变,成了“押送壮丁”的伪军,大摇大摆地就骗开了大门。   伪乡长刚凑上来想搭话,刘奎的刀就捅进了他的大腿,敌人的指挥瞬间瘫痪,前后不到十分钟,没放一枪一弹,就把急需的武器搞到了手,后来队伍壮大到八百多人,他依然钟爱这种“化整为零”的打法,把日伪的运输线搅得天翻地覆。   刘奎明白,枪杆子固然重要,但人心才是最坚固的堡垒,为了让老乡们相信新四军没走,他白天脱下军装帮人挑炭砍柴,晚上就坐在一起唠家常,讲抗日的道理,最初那五位农民,就是这么被他“聊”来的。   攻下庙首后,缴获的粮食布匹他看都没看,直接全部分给了老百姓,这一下,“为人民打仗”的名声彻底传开了,对内,他更是懂得攻心,战士王德因受批评心生怨恨,被人用金钱收买,准备暗杀他。   刘奎察觉后,没搞审查批斗,反而在深夜找王德谈心,聊他当年为什么要参军,一番话让王德痛哭流涕,主动交出了藏着的斧子,刘奎用信任,把一个差点成了叛徒的战士,变成了一个最忠心的兄弟,他知道,团结好自己人,有时比打败敌人还重要。   这支队伍的魂,就是刘奎自己那股打不死的劲儿,在他九次负伤的记录里,最悬的一次,是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包围,他大腿中弹,为了掩护战友黄诚他们撤,硬是把敌人引向了悬崖。   子弹打光后,他高喊着口号纵身一跃,所有人都以为他没了,结果崖下的厚雪和树枝救了他一命,这个男人,拖着重伤的身体,靠双手在雪地里爬了整整三天三夜,居然又回到了队伍里。   还有一次,他和战友躲进一个猴洞,弹尽粮绝,却意外发现猴子们过冬囤的野果谷穗,这“猴粮”成了他们的救命粮,时间一长,“打不死的刘奎”这个名号就在民间传开了,他本人,也成了黄山游击队不倒的战旗。   就是这样,刘奎把三人小组那点微弱的火种,最终燃成了燎原之势,到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两千余人,被整编为皖南沿江总队。   1979年,这位传奇战将逝世,他唯一的遗愿,是葬在自己战斗过的地方,那块朴素的墓碑上,只刻着一行字:“黄山游击队队长刘奎”,这便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脚,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不朽的精神丰碑。 信息来源:搜狐网《新四军参谋奉命打游击,手下仅2名伤员,居然扩至800人》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