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台积电露出“庐山真面目”,美媒:是我们想得太天真了 台积电这几年在美国

飞天史说 2025-10-21 12:48:51

不装了?台积电露出“庐山真面目”,美媒:是我们想得太天真了 台积电这几年在美国折腾得风风火火,建厂搞得声势浩大,投资数字从最早的120亿美元一路飙到1650亿美元,美国政府一边挥舞着“制造业回归”的大旗,一边给各种补贴,媒体和政客各种高调造势,看起来好像半导体自由女神马上就要立在亚利桑那沙漠了。 但台积电的算盘真有这么简单吗?美国人这下有点醒悟过来了,美媒已经开始喊话:原来我们想得太天真了。 如果说以前美国还觉得自己能靠补贴和政策,把全球芯片老大哥拉过来,顺手把产业链也全搬回家,那现在就有点像做梦突然被闹钟叫醒。 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首年净利润45.2亿新台币,放在整体营收里连1%都不到。你说这买卖合算吗? 美国政府豪掷千金,结果台积电这边精打细算,算出来的账本上,只有数字在变,技术和核心都没真正落地。 说到底,台积电在美国建厂,面对的是一堆难啃的硬骨头。张忠谋自己就说过,美国制造成本比台湾高出一半不止,别说人工,连水资源都成了麻烦。 亚利桑那厂水资源紧张,工会纠纷不断,政府补贴看起来不少,真要长远运营也就那点杯水车薪。2024年的财报一出来,毛利率直接被美国厂稀释了3个百分点,这钱花得真够呛。 更别提技术进度,台湾本地工厂的3纳米工艺早就量产,美国那边还得多等两年。 说白了,台积电根本没打算把最尖端的东西全都搬去美国,《连线》杂志直白点明:美国厂其实只是个“技术缓冲区”。 美国这波“芯片法案”,想一口气把半导体全链条搬回本土,现实却啪啪打脸,半导体这行讲究的是全球分工协作,产业链不是你想拆就能拆,台积电心里门清。 台积电玩的是全球棋局,不会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看看日本,台积电熊本厂一开张就拿下高良率,日本政府出手就是40%补贴,超过80亿美元,主要服务车用芯片,和美国的补贴套路完全不一样。 欧洲也没闲着,德累斯顿厂专攻成熟制程,和英飞凌、博世抱团取暖,慕尼黑还有设计中心,强化本地合作。 你说台积电怕不怕?它最怕的是单一市场依赖,所以分散产能,哪里有市场就往哪里走,技术核心牢牢锁在自己手里。 遇到地缘政治风险,台积电更是小心翼翼。2024年它暂停通过第三方向华为供货,就是在美国技术管制和全球市场之间找平衡。 美国想卡技术,台积电就用成熟工艺换政策支持,反正核心技术一直捏在自己手里,绝不轻易外泄。 海外扩张其实不是技术转移,更像是“避险投资”,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台积电都能灵活调整,保持自己的主动权。 美国媒体现在也想明白了,台积电进驻亚利桑那,光靠工厂是填不上本土人才短缺的窟窿。四年工地忙活,产能提升却慢得像蜗牛。 美国半导体行业自己说了,到2030年还要补上10万工程师的缺口,但现在培养进度连三成都不到。 芯片这行没那么容易逆转,重资产、长周期、高协同,不是一纸补贴就能搞定。你看英特尔、三星,想追上台积电的先进制程,结果还是被技术护城河拦得死死的。 放到全球角度来看,各国都开始摸索自己的定位。日本专心做车用芯片,欧洲在特定制程上深耕细作,都不再幻想全链条自主。 美国这回想靠台积电“救场”,台积电却用全球化产能分散来应对地缘风险。美国想让台积电帮它重振制造业,台积电却更擅长左右逢源,既拿到政策红利,又把核心掌控在自己手上。 这场芯片博弈,谁都想当赢家,可台积电已经把规则玩得明明白白。美国要是继续逼技术转移,台积电很可能会偏向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大陆成熟芯片的巨大需求。 要是放松管制,那美国只能接受一个现实:技术主导权还在台湾,产业链全球化才是王道。 芯片战争的胜负,不看工厂建在哪,关键还是谁能一直掌控创新的源头。这场全球大棋局,台积电已经给出了答案。 参考资料:【华鑫电子通信|行业周报】第二届湾芯展成功举办,ASML、台积电Q3业绩大增 2025年10月21日 11:00 新浪财经

0 阅读:452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