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闹一次我们推进一次,打法突变:中方船只首次进入中业岛1.6海里。 在中国稳固了黄岩岛自然保护区之后,面对菲律宾一而再再而三地侵扰,中国的打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南海这片广阔海域最近的动静里,其实藏着中国维护主权的一套全新思路,而10月12日那天,中方船只首次开到中业岛1.6海里处,就是这套新思路最直接、最清晰的信号。 很多人可能对1.6海里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在国际法上,一个岛屿的领海是12海里。这意味着,中国的船只已经进入了菲律宾目前实际控制的中业岛的“内圈”,但还没贴到岸边。这就像两个人吵架,以前还在院门口喊话,现在直接站到对方客厅窗户底下说话了。 这个距离,既是一种强烈的警告,又留了一丝余地,充满了高超的博弈技巧。中业岛可不是个小礁盘,它是菲律宾在南海非法占据的最大岛屿,上面有机场、有驻军、有平民,是菲律宾在南海活动的“指挥中心”。把船开到这里,其象征意义和威慑力,远比在黄岩岛周围驱赶几艘渔船要大得多。 这次行动,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了过去“你闹我劝,你打我挡”的被动防御模式。过去,我们的海警船更多是在自己的岛礁12海里外进行执法,或者对菲律宾的补给船进行拦截、驱离。 这种模式虽然有效,但总是显得有些“慢半拍”,总是在应对对方的挑衅。而现在的“新打法”,核心就是“借力打力,主动塑造”。菲律宾不是想在仁爱礁搞点小动作吗? 好,那我就不只盯着仁爱礁,我直接去你最核心、最在乎的中业岛附近“自由航行”。你每一次的小动作,都成了我向前推进的合理借口。 这套打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它向菲律宾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你的每一次挑衅,都不会让你占到任何便宜,反而会让你失去更多。 这就像下棋,你走一步,我不仅挡住你,还在你的另一个关键位置落下一子,让你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此前,中国宣布黄岩岛部分区域为海洋自然保护区,实际上就是对黄岩岛进行了“生态固化”,让执法、管理都有了更充分的国内法依据。 在“巩固”了一个点之后,立刻利用对方的挑衅,去“挤压”另一个点,这种“巩固一点,前推一点”的节奏感,让整个南海的态势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这次行动的“工具箱”也丰富了许多。出动的不仅仅是海警船,还有大量的海上民兵船只。 这些船只外观上和普通渔船没什么两样,但行动起来纪律严明,协同作战,形成了一道让对手非常头疼的“海上长城”。 这种“军民融合”的模式,使得对方很难用纯粹的军事或法律手段来应对。你用军舰对峙,我说是渔民;你用法律抗议,我说是正常作业。这种模糊地带的存在,给了中国极大的战术灵活性。 这套新打法,也让美国这个“域外干涉者”有些无所适从。过去,美菲联合军演、穿越台湾海峡,都能给菲律宾打气。 但现在,中国不再跟你在某个点上进行“一对一”的缠斗,而是开启多点联动、整体推进的模式。你今天来南海秀肌肉,明天我就在中业岛附近搞“常态巡航”。 你无法预测中国下一步会去哪里,会在哪个你意想不到的角落出现。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它让菲律宾和其背后的支持者明白,挑衅的成本正在指数级上升,而收益却越来越渺茫。 从黄岩岛的“生态圈地”,到中业岛的“近身威慑”,中国正在用一种润物细无声却又雷霆万钧的方式,重新定义南海的“新常态”。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期间必然伴随着摩擦、对峙甚至激烈的碰撞。但方向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从点状防御转向体系化推进。这不再是简单的“维权”,而是在实际控制层面,一步步将主权主张转化为既成事实。 这种“你来我往,但你进一步,我进两步”的新打法,最终会把南海引向一个更加稳定的“新常态”,还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临界点?对于这种变化,你又有什么看法?
[微风]闹一次我们推进一次,打法突变:中方船只首次进入中业岛1.6海里。 在中国
士气沉沉
2025-10-21 10:55:50
1
阅读:6037
用户10xxx59
近岛不登岛,折腾来回跑,登岛并驻军,祖国强大好。
我心飞翔
期待登上中业岛,收复中业岛!
剑出长销
进功才是最好的防守
天空-梦中人
就是中国的,去又怎么滴
用户18xxx23
围困中业岛,只出不进
用户14xxx44
没收到手都不算中国的!
用户10xxx59
直接登岛,劝离,不走就围困
搬运工
登岛,赶跑,中业岛是中国的
蓝田得玉
就要像蛇捕猎一般,猎物每呼吸一次就勒紧一次,对待菲律宾每闹一次,咱们就前进一步。压缩空间
第五元素
太远了,直接到门口
都市放牛
切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