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随其进入地府的有数百妃嫔,数吨金银珠宝。可谓奢糜之极,又惨绝人寰。 1398年,南京城寝宫的病榻上,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位从乞丐堆里爬出来的开国皇帝,临终前留下道让满朝文武脊背发凉的遗诏。 朱元璋的人生,确实是所有人可以当做榜样的传奇史。 1328年,他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佃户之家,爹妈是给地主扛活的穷汉,兄妹七个全靠野菜粥勉强活着。 1344年淮北大旱,蝗灾过后是瘟疫,父母兄姐七天之内全死在破庙里,尸体烂在路边无人收。 十四岁的朱元璋剃了光头,靠着讨饭沿淮河流浪。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 1352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抓住机遇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从伙夫干起。 他作战勇猛,为人精明。 郭子兴看重他,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他。 这步棋,让他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郭子兴死后,他接手部队,立下“不抢百姓一粒粮”的军规,百姓争着送粮送鞋。 1356年,他攻下集庆路,改名应天府,正式有了自己的地盘。 此后二十年,他大战小战不断。 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 1368年,他派徐达北伐,元大都的城门被明军攻破时,他在南京称帝,年号洪武。 从乞丐到皇帝,这条路他走了四十年。 坐上龙椅的朱元璋,成了最懂权力的皇帝。 他废了丞相,设六部,设锦衣卫监控百官,还发明了“剥皮充草”的酷刑。 搞卫所制让士兵屯田,省下军费充盈国库。 可他越强势,越怕死后失势。 这时候,元朝的殉葬制度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 元朝时,成吉思汗的陪葬品高达两万余人,贵族、妃嫔、奴隶全被活埋。 朱元璋年轻时见过这些,虽心有不忍,却觉得“帝王就该有帝王的排场”。 1398年,他病重时口述遗诏:“无子嗣的妃嫔,皆随朕殉葬。” 这道旨意像炸弹,炸得后宫乱作一团。 三十八名被选中的妃嫔,有江南水乡的民间女子,有高丽进贡的贡女,有跟着他多年的老人。 她们中有人刚入宫两年,有人已侍寝十年,却都逃不过这道生死令。 执行殉葬那天,先赐宴。 妃嫔们被领到偏殿,桌上摆着精致的糕点,可没人吃得下去。 宫人们端来酒,说是“送行酒”,喝下去才知道是毒酒。 有的妃嫔咬着牙灌下去,剧痛从胃里窜到四肢,呕吐、抽搐,直到断了气。 有的攥着帕子哭求,被宫人按住灌下,最后毒发身亡。 除了人,还有牲畜。 选中的马匹被牵到孝陵前,对着灵柩磕了三个响头,就被埋进土里。 牛羊猪狗,全被宰杀,肉身和金银珠宝一起塞进地宫。 朱元璋信“阴间也用钱”,要让这些牲畜给他“赶车”“守库”。 工人们搬运陪葬品时,箱子重得压弯了腰。 金杯、银盘、玉器、字画,从国库搬来的数吨财宝,全堆在朱元璋的棺椁四周。 而朱元璋的地宫,是座微缩的帝国。 棺椁居中,三十八口妃嫔棺椁围成圈,外层堆满金银珠宝,就连生前的龙袍也全都埋下去陪葬。 这俨然一副到了阴间也要当皇帝的样子。 更讽刺的是,他生前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可这些财宝没变成百姓的温饱,全锁进了地宫。 朱元璋一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 这位二十一岁的年轻皇帝想改爷爷的严苛,大赦天下、宽刑薄赋,却急着削藩。 他的四叔朱棣,手握北平重兵,早有野心。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三年后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成谜。 朱棣登基后,虽开创“永乐盛世”,却继承了朱元璋的集权与宗室问题。 朱元璋定“分封制”,子孙世袭王爵,俸禄优厚,占地万亩。 到明朝后期,宗室人口膨胀到百万,百姓赋税加重,民怨沸腾。 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前,先杀了妻妾子女。 南明小朝廷内斗不断,清军南下时,朱氏宗室遭血腥屠杀,幸存者改姓躲藏,再不敢提“皇家”二字。 朱元璋用狠劲推翻元朝,用铁腕治出盛世,却用最原始的殉葬制度,将百条人命锁进黑暗。 他以为带“阴间军团”能保江山永固,却不知权力的集中、宗室的膨胀,早已埋下衰亡的伏笔。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朱元璋下葬过程有多恐怖?明史给出的资料记载,足以让人胆颤心惊)
明朝初期,一位臣子上奏惹怒了朱元璋,被判死刑。临刑前,朱元璋翻阅死囚记录时,看到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