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上岸”:有优势,也有“落差”要面对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在为“考公”

均均妈 2025-10-20 16:27:07

大龄“上岸”:有优势,也有“落差”要面对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在为“考公”拼尽全力。 上海8月放宽执法类公务员年龄后,当地华智公考的咨询量里,35-38岁考生占比从5%涨到22%;上海某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也确认,今年招录中,已有36岁、37岁考生报名,“有人带着10年企业管理经验,处理群众纠纷的思路很清晰,简历很亮眼”。 李娜最近也重新整理了复习资料,在抖音更新视频:“38岁的机会来了,这次不放弃!”评论区里,之前互动过的大龄考生纷纷留言“一起加油”“考上了记得分享经验”。 有人好奇:“这么大年纪进体制,跟年轻同事比,会不会格格不入?” 上海某街道执法队的张队长有12年工作经验,他告诉记者,之前带过36岁的“大龄新人”,反而觉得“很省心”。“这个新人之前做过客服,跟群众沟通很有耐心,遇到老人纠纷、商户矛盾,比刚毕业的年轻人更懂换位思考,不用教太多就能上手。” 张队长说,基层岗位很需要“有阅历的人”:“比如处理邻里吵架,年轻人只会讲规定,大龄新人能站在双方角度劝,反而更容易解决问题,而且他们更稳,不会浮躁。” 但他也坦言,大龄“上岸”后,难免有心理落差:“同样35岁,有人在体制内做了10年,已经是科级,大龄新人刚入职,职级、工资都要从头来,心态调整不好,很容易有压力。” 这也给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了新要求。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认为,考公年龄放宽后,关键要解决“人才衔接”问题,比如打破职级晋升的年龄限制,让大龄公务员有发展空间,“不能让他们上岸后,又陷入年龄焦虑”。 熊易寒还说,考公年龄放宽,不只是给大龄考生机会,更有导向意义:“一方面呼应延迟退休,让35+人群工作周期更长;另一方面缓解35岁职场歧视,告诉大家年龄不是门槛,能力才是。” 不过他也提醒,大家要理性看待:“不会刻意多招大龄考生,最终还是看成绩,实际受益者会在合理范围,理性备考最重要。”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均均妈

均均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