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陈武贤,原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361团4连机枪手,因他

力量华哥 2025-10-20 15:23:46

对越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陈武贤,原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361团4连机枪手,因他身材魁梧,善于近身格斗,被战友们称为“虎兵”。[微风]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刚刚二十出头的广东小伙陈武贤,随部队从广西念井出发,执行一次艰巨的八十公里长途穿插,他们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切断敌人退路,阻击增援。   热带山岳丛林地带,浓雾弥漫,五米之外不见人影,陈武贤所在班在行进中与大部队失散,后来他们遇到其他失散的战士,自动重组后继续向目标前进,谁也不知道,他们正走向一场生死考验。   第二天雾散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身处不利地形,突然遭遇敌人火力,几名战友当场牺牲,大家边打边撤,退到一间茅草房后构筑防御,这时队伍只剩下七个人,而这已经是他们当天击退的第八次敌人进攻。   弹药将尽,伤员剧痛难忍,大家又饿又累,有战友捡起一张破碎的牛皮纸,让大家写下名字和部队番号,这不是悲情告别,而是一个郑重的承诺:万一有人能活下来,就要把战友的名字和荣誉带回去,七个人默默传递着纸片,立下宁死不降的誓言。   炮火中,陈武贤和战友们一次次从烟雾中探身还击,在最近的交火中,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一枪击穿两名敌军,这场战斗他共毙敌十四名,天黑后,他们抓住机会突围,陈武贤搀扶一名伤员,依靠北斗星指引,朝着北方——祖国的方向艰难跋涉,最终成功归队。   归队后陈武贤只字未提突围事迹,继续作战直至3月9日在纳隆进攻战中负伤,战后统计,他共毙敌十九名,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们七人小队被誉为“峡谷七勇士”,这段传奇才被众人知晓。   硝烟散尽近十年,1988年,带着两次负伤留下的疤痕,陈武贤脱下军装转业到深圳,进入深圳市物资集团,这座蓬勃发展的城市在他面前展开,他主动选择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   有老战友认出他,提起当年的战绩,他只是摆摆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要把业务搞好,”他用十年时间,一步一步从业务员成长为副总经理,这十年里,他跑遍了华南各省,磨破了无数双鞋底,谈成了数不清的业务。   2019年,在战友联谊会上,当年一起突围的幸存者重逢,谈起那张写满名字的牛皮纸,陈武贤眼眶湿润,“我们答应过的事,做到了,”那些名字不仅被带回了祖国,更被刻在了纪念碑上,永远被铭记。   看了陈老英雄的故事,真的被震撼到了,网友们对他的英雄事迹也赞不绝口。 “原来真有人能一辈子活成传奇,战场上是英雄,职场上是标杆,那条被打穿四个弹洞的军裤,比任何特效大片都让人揪心,这运气也是没谁了,绝对是老天都在护着我们的英雄” “想想那个场景,牛皮纸上写的不是名字,是七条汉子“宁死不降”的誓言啊!现在很多人为点小事就要死要活,真该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坚守。” “转业后的选择更显格局,多少人靠着功劳吃老本,他偏要从打杂做起,十年磨成副总。” “现在有些领导有点权力就摆谱,看看老英雄每天七点到公司,皮鞋一年磨坏好几双,这才是实干派的作风。” “特别佩服他藏起军功章的平常心,现在有些人做点好事恨不得全网直播,可真正的英雄反而觉得这些不值得炫耀,这种“战场上拼过命,职场下甘当兵”的淡然,比什么豪言壮语都有力量。” “其实想想,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就是靠这样的“老兵精神”撑起来的,没有喊口号,就是埋头苦干,把战场上的责任感化成建设特区的动力,现在总说“躺平”,但看看陈老经历过生死的人反而最懂生命的重量,永远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如果陈老英雄生活在今天,他这种不张扬、只凭实力说话的作风,在职场还能这么快脱颖而出吗?还是说现在社会更看重自我包装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深圳特区报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力量华哥

力量华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