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钱不认人”10月19日报道上海一男子死后,2名姐姐将他的遗产瓜分,不料外甥却意外发现男子留下的遗嘱,里面明确写着,遗产全部归外甥所有,外甥立马联系男子大姨,可对方却不认可,说遗嘱里写的“大外孙”,并非“外甥”,姓名和时间都对不上,遗嘱无效,外甥一气之下,将大姨告上法院,要求归还瓜分的遗产!法院判了![无辜笑] 上海一位独居老人张先生去世后,由于生前未婚无子女,父母也已不在,他的大姐和二姐便以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处理了后事。 姐妹俩认为弟弟的遗产应由二人平分,于是前往公证处办理了继承手续,将老人名下的房产和存款进行了分割。 没想到老人的外甥李某在帮忙整理舅舅遗物时,从衣柜深处翻出一个信封。里面是张先生亲笔写下的一份遗嘱,日期为“二0二年四月五日”,内容明确写明将所有遗产留给“大外孙李烔”。 李某发现,“李烔”与自己的名字仅差一个“火”字旁,且年份写法少了“一”字,但仍能辨认出是指自己。 李某随后带着遗嘱找到大姨说明情况,大姨查看后却对遗嘱的效力提出质疑,认为“外孙”应为“外甥”,名字写错,年份也不完整,属于重大瑕疵,应属无效,她坚持认为之前办理的法定继承才是合法有效的。 据了解张先生晚年患有慢性肺病,多次住院,外甥李某在此期间经常前去照顾,二人感情深厚,而两位姐姐在办理继承时,并不知晓弟弟留有手写遗嘱。 因协商未果,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遗嘱有效,并判令大姨返还其继承的遗产。 法院审理后指出,尽管遗嘱在称呼和日期上有笔误,但结合日常习惯和具体情况,可以确定“大外孙李烔”即为李某本人,遗嘱由张先生亲笔书写并签名,表达了其真实意愿,形式基本完备,内容清晰可辨。 法院认为此类非根本性的轻微错误不影响遗嘱效力,因此判决支持李某的诉请,由其继承全部遗产,大姨不服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这起案件反映出,自书遗嘱的关键在于体现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而非形式上的绝对准确,法律在判断时会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避免因无关紧要的笔误导致逝者意愿无法实现。 家庭遗产安排若未提前明确,容易引发纠纷,通过合法、清晰的方式提前规划,有助于减少亲人之间的矛盾。 对于这起家庭遗产纠纷,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 “法律是讲证据,但更讲人情。舅舅谁对他好,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份遗嘱就是最好的证明,那几个错别字,恰恰说明是老人亲笔写的,心意是真的。” “支持判决!法律保护的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而不是咬文嚼字,外甥多年的照顾比姐妹后事那几天的忙活分量重多了,舅舅懂得感恩。” “这大姨太精于算计了,眼里只有钱,忘了兄弟情分,就算赢了官司,在亲戚面前也抬不起头了。” “大姨错就错在太迷信‘公证’了,不知道遗嘱的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只要遗嘱是真的,笔误不影响,她打官司肯定输啊。” “这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生前最好还是做个正规的遗嘱公证或者找律师帮忙,虽然花点小钱,但能避免身后亲人对簿公堂,太伤感情了。” “说到底,都是钱闹的,但钱没了可以再赚,亲情没了就真没了。” 您觉得在家庭财产继承中,是白纸黑字的遗嘱更重要,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应被顾及? 官方信源:中国人大网
“认钱不认人”10月19日报道上海一男子死后,2名姐姐将他的遗产瓜分,不料外甥却
轩叔观察
2025-10-20 13:29:10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