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但在实战中,这些武器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国这些年新亮相的武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东风 - 17 那打水漂的弹道,美国的反导系统根本没法拦截,参数摆出来比美国同类型导弹足足领先一代。 055 大驱的垂发数量、雷达探测距离,也把美国的阿利・伯克级甩在了身后,更别说那些能在航母周围游弋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光看纸面数据都觉得够唬人。 但俄罗斯军事专家盯着屏幕上的试射视频,眉头就没松开过。他们点出的共同缺点,其实戳中了很多人没说透的地方 —— 这些猛得不行的武器,大多没经过真正大规模实战的打磨。 实验室里测出来的精度、射程、抗干扰能力,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未必能原样兑现。 试射再成功也是可控环境,预设好目标参数,天气条件挑最优的,电磁环境干干净净,跟实战里漫天的电子干扰、复杂的地形遮挡、对手的伪装欺骗完全是两码事。 东风 - 17 在试验场能精准命中靶标,可要是遇上对手铺天盖地的电子压制,导航信号被掐断,能不能找准目标就是另一回事了。 055 大驱的雷达在平静海域能探测几百公里,到了暴雨狂风的远洋,或者对手释放大量干扰弹,探测距离说不定得打个对折。 更关键的是现代战争早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拼的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运转效率。武器再先进,要是跟预警机、卫星、地面指挥中心的数据链衔接不顺畅,也只能是个昂贵的摆设。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建自己的作战体系,可这套体系没经过高强度战争的检验,谁也说不准在持续的炮火打击、通信中断压力下,能不能保持稳定运转。 东风 - 17 需要卫星提供目标指引,055 大驱得靠预警机扩大监控范围,这些环节里只要有一个掉链子,武器的性能就得大打折扣。 俄专家常年泡在战场上,见多了实验室里的 “王者” 到了战场变 “青铜” 的例子。 他们担心的是,中国武器的性能优势多来自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缺乏实战中的动态调整。比如弹药的实际毁伤效果,跟靶场里的模拟目标完全不同。 武器的故障率,在持续作战的高强度使用下会直线上升,后勤保障能不能跟得上也是个问题。这些细节只有打过硬仗才能摸清楚,光靠演习根本模拟不出真实的战争环境。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也不是没意识到这点。外贸的武器已经有过实战亮相,巴基斯坦用中国造的导弹在空战中取得过不错的战果,这说明中国武器的实战潜力是有的。 国内的军演也越来越贴近实战,电磁对抗、复杂环境下的多兵种协同成了常态,就是在刻意打磨体系和武器的磨合度。 只是大国重器不同于外贸装备,东风 - 17、055 大驱这类武器没法随便拿到战场上试水,毕竟真动用起来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 这就造成了一个客观差距:美国的武器经过了多场局部战争的洗礼,哪里容易出问题、怎么改进,都有实战数据支撑,而中国的先进武器还处在 “理论无敌” 的阶段。 俄专家的担忧算不上唱衰,更像是过来人的提醒。武器性能强是基础,但实战不是比参数,是比谁的武器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发挥,比谁的体系能持续运转不崩盘。 中国武器的参数优势摆在那,这是硬实力,但那个 “缺少实战检验” 的缺点,确实得靠时间和更多贴近实战的锤炼来弥补。 现在没人敢说中国武器实战中一定掉链子,毕竟外贸型号的表现已经露了怯,可也没人能打包票说肯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只能说,这些武器的潜力足够大,只是还没机会在真正的战场上,把那些纸面上的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胜势。 参考资料: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专家评论中国国防综合体发展的特点》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26评论】【28点赞】
用户15xxx90
实战是检验一切武器的标准!
用户15xxx86 回复 10-20 19:50
拿荷兰试试水吧!
用户10xxx10
大毛也跟美国人一样装傻吗?中俄军演我们以少胜多他们不记得?
用户60xxx31 回复 10-20 21:30
不过起码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逗掰的欢乐
可以从月球上发射
用户60xxx48
俄媒真没说过
用户10xxx48
不,我们的预期效果跟标的有差异,虚标一点是肯定的,印巴5。7空战已经说明问题了。
云海
我们把周边的跳蚤拿1个出来试试,不然到关键时刻真的心中没数!那绝对不会有二次修正的可能!!
用户28xxx45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一锤定音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你们的武器在战场上检验了三年多了,要多拉垮就有多拉垮,
用户44xxx03
歼十也没实战。怎么一上就7比0
用户10xxx22
拿菲律宾试水
用户15xxx91
其实大俄,老美都明白,不成认而已。
多多
歼10已经说明了一切